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新能源基建项目走向世界

中企投资承建的孟加拉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科克斯巴扎尔风电项目日前并网发电。该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于2021年9月开工。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45亿千瓦时。图为科克斯巴扎尔风电项目现场。新华社发(萨利姆摄)

 

从小项目到大工程,从中国到世界,新能源基建项目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而中国多年来的新能源项目建设经验,也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得以“走出去”,造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

绿色基建项目遍布全球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方参与的新能源基建项目正遍地开花。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说,中国承包商为各国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完成了30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很多都是绿色清洁能源类的项目。

在加纳,随着中国在加纳投资建设的深能安所固电厂机组相继投产,绿色清洁的能源开始缓解当地民众用电紧缺的局面。

在哈萨克斯坦,中企参与建设的札纳塔斯风电场、图尔古孙水电站等新能源项目助力当地向低碳转型。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建五局参与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1500兆瓦燃气联合循环电站项目正进入关键节点。该电站采用目前世界上燃烧温度最高、单体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燃气轮机和“废水零排放”设计方案,也是全球领先的绿色节能环保工程。据介绍,这一项目建成后可大大缓解乌兹别克斯坦电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绿色发展。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中国大力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印证,既能帮助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也为降低环境污染提供解决方案,为推动世界环境治理作出扎实贡献。

为项目所在国解决真问题

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在位于沙特西部塔布克省的红海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作为沙特“2030愿景”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全球最大离网储能项目。在海岛间的输电网络建设中,来自中国的海底自动机器人下水作业,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二是在巴基斯坦兴建的卡洛特水电站。在解决能源问题方面,卡洛特水电站每年可提供约3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50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据估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0万吨;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为保护该国特色鱼类,中方工作人员进行专门调查,并严格制定了鱼类保护措施,在为当地人提供清洁燃料的同时,有力维护了当地动植物的多样性。

从海底自动机器人下水作业,到保护特色鱼类,只为在建设过程中解决真正的问题。务实,成为中国新能源基建在“一带一路”上鲜明的特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如,由中工国际援建的孟加拉国帕德玛水厂项目,为达卡市约300万居民提供清洁的地表饮用水,同时有效遏制了当地地下水过度开采所导致的地质危害问题。

再如,2022年竣工的安哥拉的卡宾达供水项目,大大改善该地区用水难的状况,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覆盖卡宾达省92%的人口,受益人口超过60万。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表示,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当中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为项目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共同发展中分享中国智慧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守的底色。多年来,中国始终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从而不断推动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中国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积极构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和国际合作机制,与共建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研究,共同维护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安全,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

仅以人才培养为例,中国积极支持共建国家加强绿色人才培养,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截至2023年初,已为120多个共建国家培训3000人次。

在房秋晨看来,中国承包商严格执行相关的环境标准,为东道国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为2022年世界杯比赛提供清洁电力的卡塔尔阿尔卡萨光伏电站,到老挝的低碳示范园区,中国承包商始终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东道国探索绿色转型、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国智慧。

(本文由本报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