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清洁高效 中国供暖“版图”嬗变

“煤改气”“煤改电”比重加快提升,到今年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超过50.7%

□ 辛 华

寒意初起,北方城市山西省太原市在11月1日开始冬季供暖。一大早,太原市晋源区晋阳堡村村民张红兵家已是暖意融融。“昨天暖气就通上电了,今天开了一会儿,这热乎气已经上来了,你脱了鞋踩踩看。”张红兵热情地招呼新华社记者。

张红兵家过去靠烧燃煤锅炉取暖。2017年,太原市在农村地区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张红兵家拆了大锅炉,换上空气源热泵,还把房间全铺了地暖。每到供暖季,专用电网就开始供电,张红兵只需启动自家热泵,就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暖气”。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我国供暖体系加快向更清洁、更高效转变。

煤炭是北方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数据显示,2017年北方地区大范围实施清洁取暖以来,清洁煤比重加快提高,“煤改气”“煤改电”比重加快提升。到今年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超过50.7%。京津冀及周边“2+26”个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72%。

冬季长达6个月的乌鲁木齐,是全国较早实现集中供暖的城市之一。

过去,因集中供暖面积大,以及三面环山、城市狭长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到冬季,乌鲁木齐上空就会笼罩着“黑帽”,群众出门一趟,鼻子、衣服、鞋子都会蒙上一层黑灰。

为根治这一问题,2012年新疆开始推进“煤改气”工程。2013年,乌鲁木齐主城区实现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2014年该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从往年重点城市的末位跃至中游。“供暖改用天然气后,乌鲁木齐冬天的雪变白了,天变蓝了。”市民马春花说。

清洁供暖,让百姓同享温暖和清洁,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但供暖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能源资源禀赋、管网设施、调峰储备、建筑保温改造、资金成本等一系列技术性问题,以及价格体制、产业体制等深层次问题。

在我国南方,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供暖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但南方地区差异大,供暖期短、热负荷小、负荷波动大以及建筑未考虑保温节能等特点,决定了不能简单照搬北方城市的供热方式。

记者在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看到,供能面积500万平方米的多能互补型区域能源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合肥热电集团副总经理高永军说,该项目采用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多能互补型能源利用方式,绿色环保、使用寿命更长,有助于缓解城市的能源供应压力。

越来越多的南方城市正在探索适合其自身条件的供暖模式:浙江杭州推出天然气家庭分户式供暖服务,用户可以自由设置供暖时长、温度,用热可单独计量;江苏扬州加大供热管网建设力度,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中国区域清洁供暖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集中供暖管网,降低能源强度和排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这份报告建议,要因地制宜实现区域集中供暖管网的优化和多元化,通过制定增加管网密度、增加分布式能源潜力的城市规划,大大提升集中供暖管网的水平;长期规划要更加系统化,并与余热产业发展规划同步进行。

更加集约、清洁、高效的供暖方式,中国正在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认为,未来清洁供热模式应把握三大原则,一是要充分挖掘余热潜力,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二是先近再远,在充分挖掘利用邻近热源后,再进一步考虑通过长输管线引入远处热源;三是要建立“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规划机制,避免投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