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以诗为媒 激活现代山城之擎

□ 陈亚青

 

浙江仙居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其本身就富有诗意、令人神往。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仙居聚焦打造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深入挖掘诗路文化资源,推进“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打响了唐诗之路文旅金名片,诗路文化带建设成效斐然。

挖掘诗路文化驱动山城发展内核

守护万年文明。位于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的下汤遗址为史前遗址,距今约1万至4000年,是远古中华最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仙居通过深入挖掘“万年下汤”文化内涵,做好下汤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宣传工作,联合组建了“上山文化”遗址群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有效捕捉“万年台州”缩影。

深挖诗歌文化。仙居历史上人才荟萃,多座唐代寺院至今遗迹仍在,唐、宋以来很多诗人留下锦绣篇章,为仙居成为唐诗之路重要节点提供了历史依据。仙居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逢人说项”等成语典故的发生地……

传承文化积淀。仙居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拥有大量的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积累。全县共有各级文保单位74处、不可移动文物150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各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3项,非遗名家工作室10家、非遗传承人114人。保护、传承并利用好这些文化积淀,仙居不仅当成“必答题”,更将其视为增添更高知名度、美誉度的“附加题”。

聚力诗路品质提升提高山城品牌价值

以诗路文化带建设赋能区域经济、提升区域设施品质,是推进文化价值转化的题中之义。身在“神仙居住的地方”,仙居人并没有安逸“躺平”,而是对标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高标准推进诗路项目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构筑了以永安溪为轴、重点项目为珠、城乡绿道为网、古村古镇佛道名山交相辉映的诗路形态。

城市建设提能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仙居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构建“一轴双心、两城八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通过挖掘城市及城郊自然生态基底,结合重点区块、重点项目谋划,立足当下补齐城市功能。对标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仙居。

项目赋能强支撑。扎实推进永安溪生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将永安溪滨水绿道打造成为展现仙居历史印记、延续诗路文脉的重要窗口,将唐诗文化元素植入永安溪诗路文化廊,让游客在骑行绿道途中感受诗香随身的美好意境。

品牌赋能见成效。山区农产品产销脱节、附加值不高是一个共性难题。打造“神仙大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初衷是由政府出面,为农产品“背书”,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如今,“神仙大农”打开了局面、打响了品牌,累计开发了九大类、275款产品,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全品类商标,覆盖全县农业从业人数的80%,线下开了4家实体店,线上入驻了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神仙大农”品牌体系的农产品销售额已达17.9亿元。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转化效应,让仙居通过“生态高颜值”得到了“经济高价值”。

做好诗路融合文章助力山城高质量发展

将秀丽的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成发展动能,内化成富民惠民的发展增量,仙居也下足了功夫。在深入挖掘山水、人文、历史、非遗资源的基础上,仙居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和城市发展,不断拓展“文旅+”内涵,推进“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带来了发展活力。

多举措发展诗路文旅产业。聚焦神仙居这一旅游“核心”,持续做大旅游蛋糕,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扎实推进“微改精提”,优化提升环神仙居全域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全区域车行、骑行、步行等多元化旅游交通改造提升,形成环神仙居区块“快进慢游”交通组织体系。

多元化打造诗路产品体系。积极构建以诗路研学、诗意康养、诗路文创、诗路演出为重点的四大诗路产品体系。有效推进仙居国家公园研学教育基地和海亮明康汇研学基地两个省级研学基地建设,加快诗意文化长廊建设。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山水资源,推进一批康养项目,将“仙境”分享给更多游客。

多形式开展诗路品牌活动。“追着阳光去台州,行至仙居就是仙”,2022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启动仪式暨“行吟如歌·烟霞之韵”文艺演出在神仙居旅游度假区举行,系列诗路文化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将诗路文化和秀美山水全方位展示于屏幕上。

打造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不仅是仙居的发展目标追求,更是“诗画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见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支撑,都为仙居走向远方、走向未来注入强劲的驱动力。(作者系浙江省仙居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