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太湖能谷以创新技术领跑未来储能产业

□ 朱黎 陈学谦

 

“双碳”目标背景下,大规模储能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以及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之一。近日,在第八届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展览会暨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期间,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湖能谷”)董事长吴建斌表示,预计20年后,国内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百万亿元。

“到2050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70%~80%,对储能的需求预计在100亿千瓦时左右。”吴建斌表示,应从资源安全性、产业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可复制性五个维度考虑电池储能未来的发展路线,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

根据国家规划,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将达1.2亿千瓦时,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此次能源革命的发展需求,而机械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目前性价比较低。“综合铅碳电池、锌离子和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这三条技术路线,可以解决我国的储能需求。”吴建斌介绍。

“当前铅碳电池的度电成本为0.3元/千瓦时,锌离子电池为0.5元/千瓦时,液流电池电芯为0.7元/千瓦时以上。”吴建斌认为,未来10年,长时储能和非锂离子储能等多元化储能技术将齐头并进,市场格局或将出现新变化。他介绍说,当前太湖能谷的铅碳储能产品度电成本为0.25元/千瓦时左右,“随着储能技术进步,我们预测2026年度电成本将降到0.1元/千瓦时以下,而太湖能谷的目标是保证30%的利润,也就是成本在0.05元/千瓦时~0.07元/千瓦时之间,这是未来两三年之内要做到的”。

在吴建斌看来,电化学储能各种技术路线中,铅碳电池在安全性、生产及回收工艺、循环寿命、性价比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资源充沛性方面,我国铅锌矿储量丰富,铅矿、锌矿两条路线可满足我国50%~60%的储能需求;在产业链完整性方面,70%的铅碳在我国拥有全球最为完备的生产链和供应链;在可回收性方面,铅碳电池的原材料可以实现100%回收,已形成‘生产—回收’完整生态链;在整体经济性方面,铅碳储能初始造价较低、循环寿命更长。”

作为一家由资深国际研发和商业运行团队领军的高科技能源公司,太湖能谷独创TEC-Engine™电池控制专利技术,建立电化学储能的实时远程控制、定向运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对电化学储能系统进行数据驱动、拓扑控制、人工智能及随机自适应控制,打造全方位电力服务的智慧能源互联网平台,大幅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性价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太湖能谷技术促进了传统铅酸蓄电池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为突破铅碳类电池产品寿命问题,太湖能谷从电池失效模式的管理和控制着手,通过“在线医生”、人工智能和数据收集,延长电池寿命。“目前,在实验室可实现2000次循环寿命,商业化可实现1600次。”吴建斌介绍,太湖能谷加大投入,持续改进生产工艺。“近期在吉林省白城市下线的电池生产线,基础寿命提高到3000次,加上控制后可达5000次,将度电成本降低到0.05元/千瓦时左右。”

吴建斌透露,下一步,太湖能谷将推进设备租赁模式,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同时推动广东省韶关市与国家电投的合作,利用当地矿产与绿电资源优势,打造生产基地。“作为储能服务型公司,太湖能谷致力于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电力波动性问题产生附加值,积极参与构建零碳电厂,成为清洁能源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吴建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