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一号”打造综合能源管理智慧大脑
□ 本报记者 焦红霞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能源企业的不懈追求。9月22日,国家电投综合能源智慧大脑“天枢一号”系列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横向贯通“源网荷储”全域物联场景,纵向融合“云大物移智链”先进技术,集能源监视、预测、调控、分析、运维和服务等近百项功能、千项应用于一体,拥有800个以上核心智能算法,具备百万级并发、千万级计算能力,构建服务用户需求的全谱系应用,实现数十种不同能源的综合管控。
“国家电投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提升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水平,创新能源消费模式,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在发布会上表示。
解密“天枢”
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兆军向记者表示,此次发布的系列产品是“天枢一号”首批系列产品,能够通过“大数据+大模型”的创新技术,实现“电热冷气多能互补、源网荷储柔性互动”。
据了解,“天枢一号”系列产品为“能管”“能碳”“能效”“能赋”平台。“能管”平台以实现资产安全和生产安全为核心价值,集常规场站的“DCS、SIS和MIS”系统功能于一体,服务源储侧资产管理,提供建、管、运全链条服务支撑,实现分布式能源资产的高效管理、高质量开发、低成本运营、运维。
“能碳”平台服务负荷侧,以服务政府和企业的能源管理、碳管理为核心价值,构建覆盖政府、企业、产品的能碳整体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节能降碳提供数字化支持。
“能效”平台聚合海量分布式资源及实时运行数据,将数字化技术和能源技术相结合,实现“源、储、荷”协同运行,提高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打通用户侧能源竖井,挖掘柔性负荷调节潜力,通过虚拟电厂的聚合方式,为电网提供灵活、稳定的调节服务。
“能赋”平台是基于“天枢一号”智慧系统数字化底座,集成面向广大能源用户的服务端载体,以服务能源用户为核心,深度融合能源物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实现能源生产端到产业消费端的导流互通,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和优质的增值服务。
宫兆军表示,该系列产品的投运可以使项目平均节能率提升33%以上,成本节约30%以上,综合能耗降低15%以上,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至75%以上,对于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国“3060”目标实现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
数话“天枢”
“天枢一号”基于海量的分布式资产规模和产业变化趋势,紧跟能源市场改革方向,通过智慧系统对资产进行聚合、协调、优化、运营,与电网互动交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助力能源保供,实现“双碳”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枢一号”智慧系统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1288个县域,部署光伏场站24010座、户用光伏近76万户,设备物联测点1.7亿个,总装机容量接近27000兆瓦,到2023年底,“天枢一号”管控的综合能源总规模将超过40000兆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智慧能源数字化平台。同时,国家电投在安徽省小岗村、河南省兰考县、浙江省安吉县等县域乡村建设了一批以“天枢一号”智慧系统为主线的示范项目,形成了丰富完善的技术体系和一系列良好实践。
在安徽省,在“天枢一号”支撑下,小岗村项目通过农光互补、水面、屋顶光伏项目建设,每年降低能耗23%,给村集体、村民带来租金收益30万元,户用光伏每年为每户居民带来租赁收益约2000元。小岗村年度实现减排近2700吨,绿电的发电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年的用电量,已实现零碳排放目标。
未来“天枢”
与此同时,通过“天枢一号”,汇聚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以构建“能源网”为基础,融合“社群网”,联通“政务网”,提质加速“三网融合”,不断释放“三网融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多方协同共赢。
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推广“秸秆换生物质颗粒”模式,紧密链接县域用户,减轻环保压力、活跃县域经济,激活县域下沉市场、增加农产品上行渠道;在北京市平谷区,试点推广户用光伏电量额度兑换屋顶租金模式,用户通过天枢能赋App管理用电,享受京东、阿里平台余电购物福利;在湖南省邵阳市,积极采用“光伏报装+智能家居进万家”模式,扩大分布式光伏绿电覆盖,进一步链接用户侧参与负荷调度,同时通过智能家居的推广,提升县域居民生活品质。
未来,国家电投将全力推进“雪炭N行动”(其中“N”既是“农”的拼音首字母,代表着广大农村地区;也是代数中的无限数,表示可以有数种行动),面向832个脱贫县探索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使农牧民有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助力农村能源革命。“‘雪炭N行动’正是依托天枢体系技术优势,打造代际领先的数字底座,探索满足多方需求的最优路径。”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表示。
- 2024-11-11
- 2024-11-11
-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