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6版
07版
08版

“新三样”异军突起 引领绿色低碳革命

□ 吴 昊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异军突起,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日前,在京召开的2023年第二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我国已经开始依托各种技术稳步行进在节能减排道路上,但在中远期还有大量的技术需要开发。

依托技术创新,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发展面临的要求与使命。随着“新三样”等众多技术的持续突破,我国正积极探索“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绿色发展新范式。

引领全球产业变革

在碳中和目标下,全球能源发展正逐渐呈现新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认为,世界经济将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未来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逐渐进入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关键的因素。他强调:“碳中和行动将会使世界经济从能源资源依赖型逐步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

“从资源量来看,以风、光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足以支撑或远远超过了实现碳中和全球所需新能源的量。”贺克斌表示,虽然每个国家都拥有一定程度的风、光资源,但谁能更早、更好利用风、光资源,完全取决于谁能抢先建成支撑大规模稳定使用这种新能源的技术体系。他指出,近年来,全球气候投融资快速增长,以2021年、2020年为例,全球能源转型总投资、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和全球碳市场总额两年相比增幅都在50%至100%的水平,快速推动新技术进入市场。

在新一轮的变革中,中国正在悄然成为新趋势的引领者。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前主席、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前主席阿代尔·特纳表示,中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世界领导者,电池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板的生产也快速扩张,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纳强调,能否实现全球温控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国家的贡献,如何让各个经济体进行电气化、让电力体系“脱碳”,欧盟、美国、中国都要采取行动。“这三大经济体的行动在接下来的十年将会决定未来我们是否还有机会实现气候领域目标。”

对于中国的绿色转型之路,邹骥认为,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正在面临发展路径的创新,要以更少的人均排放来实现相似的收入水平,达到可持续的发展;以较低的峰值水平、较短的平台期达到峰值,以较短的时间或者较快的速度达到碳中和。

新技术角逐转型赛道

当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一大批新技术层出不穷,给未来提供无限可能。邹骥指出,一系列技术正在源源不断产生,如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动车、储能、生物技术等,这些技术蓬勃发展,有望支撑中国进入生态文明的新发展阶段,也正在或将形成一系列蓬勃发展的新产业。他认为,未来,中国需要有更高的收入水平或者物质基础去承接技术成本,同时创造新的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技术变革的推进,新能源、储能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推动绿色变革的“排头兵”,其中,新型储能产业近年来发展持续火热。兴业研究公司总裁助理、学术评审委员会副主席郑仁福认为,储能是实现电力有效供应的工具和手段,“如今,储能技术多元发展,仍需政策促进平价‘拐点’到来”。

郑仁福表示,目前,新能源发展的隐忧不是过剩,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消纳问题。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平衡供给和需求并不容易,储能是实现电力有效供应的工具和手段,会成为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非常好的领域。他强调,储能可像光伏一样,凭借政策扶持具有经济性,进而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形成规模之后又哺育市场,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促进行业降本增效。

得益于新型储能中重要技术之一的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革命的推动,新能源汽车近年来也逐渐迎来“高光时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认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新车市场和保有量的主流。

“电动化趋势将助推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刘斌表示,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5.6%。他表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由2021年的13.4%提升至25.6%,“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4.1%”。

协同发展融合互促

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技术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也逐渐成为重要趋势。“能源转型不仅解决了资源限制和环境问题,还能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无限想象空间。”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表示,未来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电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将带来算力成本的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算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当前,大数据与能源转型的融合方兴未艾。在李俊峰看来,随着能源和算力问题得到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发展制约将得到进一步破解——不仅解决了能源依赖问题,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廉价的算力和廉价的能源,使得经济各种发展方式成为可能。

此外,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的融合互促,带动能源变革和交通变革的融合,在近年来备受瞩目。刘斌表示,电动汽车被视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在碳中和背景下,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车市场和保有量的主流。同时,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间的融合。

“道路交通低碳甚至脱碳发展,离不开电动汽车的普及。”刘斌表示,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是交通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甚至决定交通领域脱碳发展进程。他强调,未来,电动汽车将与新能源融合互促。一方面,汽车电动化、低碳化发展,倒逼高碳的化石能源向低碳的清洁能源转型,必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

另一方面,在车用能源由汽柴油为主向电力、氢能、替代燃料、合成燃料等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车用能源转型将与上游能源生产清洁化协同发展,推动汽车与能源生命周期碳排放持续下降。刘斌认为,车用能源与汽车行业脱碳紧密相关,推广新能源汽车,完成车用能源清洁化替代,将持续助力汽车产业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