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 第727期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研再获新进展

本报讯 记者焦红霞报道 像太阳那样利用核聚变获得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供应,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我国在利用受控核聚变去“种太阳”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继2020年12月,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实现首次放电后,科学研究再获新进展。10月19日,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此次突破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据介绍,HL-2M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托卡马克装置。托卡马克装置是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能够像太阳一样,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因此被称为“人造太阳”。等离子体电流强度是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核心参数,等离子体电流达到100万安培(1兆安)是其实现聚变能源的必要条件,未来托卡马克聚变堆必须在兆安级电流下稳定运行。

记者了解到,新一代“人造太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它采用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千瓦时,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该装置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首个具备在兆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实现多种先进偏滤器位形能力的核聚变先进研究平台。装置的核心部件都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它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世界最大国际合作项目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新一代“人造太阳”等离子体电流能力可以达到2.5兆安以上,目前运行已超过1兆安,意味着该装置未来可以在超过1兆安培的等离子体电流下常规运行,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对我国未来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实验及自主设计运行聚变堆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的“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将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终一步。开发核聚变能不仅是解决我国能源战略需求的途径,对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于2009年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立项,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该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2020年12月4日,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

ITER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同时是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