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7版
06版
08版

俄罗斯“断供” 欧洲能源危机难解

□ 本报综合报道

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盟对俄罗斯发动了六轮制裁,主要针对的是俄能源。然而,欧洲的能源制裁并没有成功遏制俄在乌的“特别军事行动”,反而俄罗斯方面最近的一系列表态和举动,似乎在不断提醒欧洲,能源噩梦并不遥远。

“我们正在极力避免因能源短缺而导致大量工厂倒闭。”从法国米其林公司首席执行官弗洛朗·梅纳戈的这番话,可见目前欧洲能源现状之一斑。

反噬

7月初,俄天然气股份公司(俄气)宣布,“北溪一号”天然气管线因年度维修而暂停对欧输气。7月21日,俄罗斯结束为期10天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北溪-1”的例行年度维护,恢复供气。当天的供气量约为满负荷的40%,与例行维护前水平一致。6月中旬,俄方把经由“北溪-1”输往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减少近60%。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欧洲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一些企业很可能将面临倒闭,由此带来的供应链产业链断裂、通胀压力持续上涨、失业率上升等诸多问题,必将导致欧洲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恶化。

欧洲面临的这种危险前景,在诸多分析人士看来无法避免。美国拉丹皮能源咨询公司全球天然气市场专家阿列克谢·蒙顿认为,随着莫斯科为报复欧洲支持基辅而大幅削减对欧天然气供应,“欧洲史上最极端的能源危机即将到来”。俄罗斯CMS研究所经济和金融研究部分析师尼古拉·佩列斯拉夫斯基认为,能源短缺给欧洲带来的危机将是广泛的,欧洲工业领域很可能发展到通过拍卖或配额出售天然气的地步,由此带来通胀指数节节攀升,普通民众生活将愈加困难。他说:“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或许这只是时间问题,政治危机和严重动荡可能将是这一恶性循环的下一环节,也许最早在秋季就会出现这一幕。”

欧洲国家拿能源作为武器制裁俄罗斯,结果遭到制裁措施反噬,导致通胀率飙升,甚至冬天还可能要挨冻。

寻“气”

面对俄方的“减气”甚至可能的“停气”,欧盟一方面计划“省气”,另一方面更希望在“寻气”问题上绝地求生。

欧盟委员会7月20日公布一项提案,提议从2022年8月1日~2023年3月31日,各成员国采取自愿措施,将天然气使用量与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减少15%以上。若届时出现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等情况,欧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针对上述提案,俄罗斯《独立报》刊文评述,如果欧洲想“弃用”俄罗斯天然气,减少15%的天然气用量远远不够。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2021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需求总量的32%。

为填补俄罗斯天然气空缺,欧盟也正在绞尽脑汁寻找其他来源。7月18日,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到访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阿方承诺将逐年提升对意天然气供应。同日,欧盟与阿塞拜疆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南部天然气走廊”的输气量在2022年提高到120亿立方米,2027年增加一倍到200亿立方米。

据阿塞拜疆总统府官网发布的消息,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7月18日与到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谈,双方承诺将扩大在能源领域合作,增加阿塞拜疆对欧洲的天然气输送量。

冯德莱恩在随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表明双方都致力于扩大“南部天然气走廊”项目的输送能力。目前该项目每年向欧洲输送超过80亿立方米天然气,未来几年的输气量将扩大至每年200亿立方米。明年该项目的输气能力将达到120亿立方米,有助于降低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对欧洲的能源供应安全“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能源公司和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也在近日签署了一项能源供应领域的合作协议。法国政府的一份声明说,该协议的达成有助于为两国能源合作创造稳定的长期框架。

为从能源危机中“脱困”,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丹麦等多个曾大力呼吁放弃煤炭、倡导环保的欧洲国家近期相继宣布重开煤电厂或采取措施支持煤电项目。这些措施无疑会扰乱欧洲国家的新能源发展计划,将对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博弈

更让人担忧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在通胀高企、能源危机蔓延的情势下,欧洲人希望“这个冬天不太冷”,祈盼这场因俄乌冲突而引发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早点结束。

在这场博弈中,俄欧双方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美国则获取了地缘战略和经济利益。

俄乌冲突前,俄每年向欧输送约1500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以及140亿立方米~18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然而,根据国际能源署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欧盟6月份从美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过从俄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当前,俄已停止对芬兰、波兰、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对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天然气也大幅削减。

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通过迫使一些欧洲天然气进口国开设卢布账户、削减供应等手段,达到了稳定本国货币、抬升天然气价格的目的,但却可能长时间丧失了欧洲这一重要能源市场。而欧洲,不仅放弃廉价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花费更高的价格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而且还面临着冬天没有天然气的困境。在此博弈过程中,美国无疑是获利最多的一方:一方面,依靠挤走俄罗斯管道天然气,扩大了欧洲这一获利更多的液化天然气市场;另一方面,切断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纽带”,将欧洲牢牢控制在自己的阵营当中。

然而,这场围绕天然气而展开的俄罗斯、欧洲、美国甚至加拿大之间的多方博弈仍在继续。

日前,加拿大向德国西门子能源公司颁发许可证,直至2024年12月31日允许俄气天然气股份公司维修、服务和运输设备。美国对此表示支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能够帮助德国等国提升能源安全,抗衡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主导地位。

对欧盟、加拿大甚至美国在天然气领域的“战术性让步”,俄罗斯并不买账。在俄看来,颁发执照并不意味着加方或德方不会随时吊销执照,能源主导权不应放在欧洲人手里。

为应对几个月后到来的天然气危机,欧盟此时变得不再咄咄逼人,新一轮制裁不再涉及能源运输禁令。

欧盟理事会7月21日通过欧盟委员会对俄罗斯制裁一揽子新措施的提案,禁止俄黄金进口到欧盟,并扩大受管制物品和技术清单,以防止俄用于军事和国防。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对此表示,欧盟多年来的对俄施压政策明显“没有前途”和“徒劳无益”,但对全球经济和安全的灾难性后果“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