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推动绿色电力创新应用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 张莉婧

 

近日,第四届张家口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2023)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奥林匹克公园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举行。该论坛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用绿色电力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参会专家围绕绿色电力应用、绿色电力交易、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热点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展示创新成果,共商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路径。该论坛的成功召开,对于加快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良表示,近年来,张家口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形成了“源网荷储装”全面协同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在国际国内取得13项第一,张家口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达到3104万千瓦,每年向北京和雄安输送绿电290亿千瓦时,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国际可再生能源产业升级、全球清洁能源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综合处处长杨洋表示,能源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统筹谋划、提前布局,系统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快速发展。张家口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有必要积极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高质量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稳步夯实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国家能源局将继续做好统筹协调和行业引导工作,积极支持示范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将之打造成展现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的样板。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在题为“发展绿色电力·打造零碳产业”的演讲中表示,张家口是河北风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且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节点;京津冀地区电力市场空间巨大,是我国主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后冬奥效应凸显,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张家口市算力枢纽节点初步形成。当前,发展零碳产业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期。全球众多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可再生能源电力则是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过去8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持续通过多种举措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依靠市场的拉动促进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下一步应该充分利用零碳、便宜的电力,形成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同时,为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需要从发电侧、输配售电侧、负荷侧入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PowertoX”正在快速成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高碳排放行业的关键纽带,将助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张家口应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利用零碳、经济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打造零碳产业园,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介绍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他表示,制约氢能发展的政策性问题会得到解决,氢能标准体系建设将提速,燃料电池、PEM水解制氢装置、储运装备等的自主创新会取得突破,示范项目将快速扩容。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进入批量化制造阶段,氢燃料电池船舶会在内河、湖泊规模化示范应用,氢动力轨道交通及无人机也会示范应用。新能源资源电氢融合开发示范项目将会受到重视,绿氢及由绿氢合成绿氨、合成绿色甲醇、绿色航油产业会快速发展,分散式新能源发电离网制氢、谷电制氢项目将得到发展。电氢光热多能融合、能源化工农牧业多产业融合的生态化新能源资源创新开发模式,将会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示范。到2025年交通动力用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有望下降到1000元/千瓦以下,PEM电解水制氢成本下降到碱性电解水制氢成本的2倍左右;到2025年氢能作为燃料和原材料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开始规模化应用。

伴随装机规模的迅速扩大与经济性的大幅提升,加快应用模式创新将是接下来可再生能源产业进一步扩大开发规模、提高利用效率的关键路径之一,包括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以及用于制备绿氢等。同时,为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质量,需要围绕风电、光伏、储能等推进协同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在这些方面,张家口依托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开展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比如,在“荷”上拓展多元应用,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北方地区清洁能源供暖试点城市,推广电供暖面积1758万平方米,年均用电量23亿千瓦时;围绕“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已投运服务器150万台;建成国内第一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和全国加氢量最大的创坝加氢站,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