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氢能标准建设启动“弯道超车”

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提供牵引动力,设计时速80公里。图为由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研制的氢 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根据《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到2025年,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30项以上氢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指出,标准是氢能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石,《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氢能标准的制定步入了快车道,也意味着我国氢能产业在“补短板”、完善氢能顶层设计方面的提速。

 

□ 吴昊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与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为氢能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指南》,到2025年,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30项以上氢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以下简称“氢促会”)指出,标准是氢能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石,《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氢能标准的制定步入了快车道,也意味着我国氢能产业在“补短板”、完善氢能顶层设计方面的提速。

氢能标准亟须涵盖全产业链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化对促进科技进步、拓展应用领域、保障安全运营、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为氢能产业标准化发展迎来新机遇,持续推进氢能综合应用,为氢能产业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氢能标准化体系快速建设。2021年11月,我国实施三项液氢国家标准,包括《氢能汽车用燃料液氢》等;2022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建立覆盖制储输用等各环节的氢能标准体系。

“截至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标准组织已发布逾400项氢能及燃料电池标准,标准基本全面。”氢促会研究发现,从标准体系建设来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积极推动氢能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我国目前现行标准数量(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已远超其他国家,标准涉及领域也在不断细化。

氢促会指出,在氢能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虽然标准数量较多,但前瞻性与可行性不足,细分领域仍有标准缺失,且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较少,国际话语权较弱。未来应加强引入国际标准,针对细分或空白领域加快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扩大氢能产业影响力,争取更多话语权。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此前出台的氢能标准未涵盖全产业链条,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氢能产业发展。为此,《指南》的制定,旨在充分发挥氢能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用能终端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载体作用,加快建立氢能制、储、输、用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实现氢能标准“弯道超车”

基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需求,确定氢能标准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是    氢能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氢促会指出,由于我国氢能行业发展较晚、发展速度快,我国在标准中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安全要求等方面依然大量参考和引用国外标准,缺乏适应中国氢能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及应用场景需求的“中国特色”。

因此,在我国氢能产业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赶超的同时,还应根据我国氢能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应用场景需求,制定更符合我国国情及氢能发展阶段的标准,引导氢能产业发展方向。此外,在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国氢能产业相关标准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为我国氢能产业技术和产品的海外输出,争取更多话语权,打破垄断壁垒,实现“弯道超车”。

根据《指南》,未来我国氢能标准制定的主要目标在于,重点加快制修订氢品质检测、氢安全、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高压储氢容器、车载储氢气瓶、氢液化装备、液氢容器、氢能管道、加氢站、加注协议、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标准,打通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同时,还要深度参与ISO、IEC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提出氢能领域国际标准提案,逐步提高我国氢能国际标准化影响力。

此外,《指南》还明确了氢能标准制定的两项重点任务,即加快制修订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标准、积极提升氢能国际标准化水平。在制修订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标准方面,包括协同推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发展,以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按照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加快制定一批氢安全、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高压储运氢设备、氢液化、液氢储运设备、输氢管道、加氢站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及其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标准。

而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则明确提出到2025年,转化国际标准5项以上,提出国际标准提案3项以上。要求转化氢能领域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提升国内技术水平;鼓励龙头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的技术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逐步提升氢能国际标准化能力;积极举办氢能国际标准化交流活动,增进氢能标准化国际合作;推动我国积极参与制定氢能领域国际标准。

明确标准体系框架与结构

在业内看来,对于氢能产业的长远发展,我国未来需要完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同时要完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供给结构,提高各环节技术类别标准的覆盖度,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坚持创新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推动完善氢能制、储、输、用标准体系,重点围绕建立健全氢能质量、氢安全等基础标准,制氢、储运氢装置、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标准,交通、储能等氢能应用标准。推进氢能产品检验检测和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氢能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作为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中长期规划基础上,《指南》明确了氢能标准的框架和结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框架由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部分组成。”《指南》提出,氢能产业标准体系以“基础与安全标准”为基础,支撑氢制备、储存和输运、加注、应用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标准。

其中,“基础与安全标准”位于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图顶层,是氢能供应与氢能应用标准的基础支撑。氢制备标准、氢储存和输运标准、氢加注标准构成了氢能供应标准,是氢能应用标准的基础保障。氢能应用标准位于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底层,面向行业应用具体需求。

对于未来我国氢能标准体系的建设,氢促会建议:进一步完善氢能设计、建设与验收相关标准;立足我国国情,适时推出符合我国氢能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的技术标准和安全监察规范;加强基础材料的标准化研究,进一步规范统一产品类型及测试标准,避免差异化评价造成市场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