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产业园标准研讨会在京召开,共探零碳园区高质量发展

5月12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办,远景科技集团、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协办的“零碳产业园标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江苏、河南、山西、吉林、青海等地方政府,以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围绕零碳标准建设展开讨论,为我国零碳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零碳产业园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与会专家认为,当前零碳园区建设仍面临技术路径多元、碳核算边界模糊、商业模式待突破等挑战,亟须筑造标准体系“基石”,实现零碳园区健康发展。

 

据悉,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远景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正在研制,预计将于今年审查报批。标准涵盖零碳产业园区的园区分类、总则、园区系统建设和园区分类建设等,适用于指导园区开展零碳建设工作。作为首个零碳园区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对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为我国零碳园区建设提供范本和指导,并为后续向海外输出可复制的先进实践打造“中国样本”。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出席会议并致辞。

 

 

史玉波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加剧,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双碳”目标,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此背景下,零碳产业园作为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不仅是实现区域低碳转型的创新载体,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零碳产业园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从内蒙古的零碳产业园试点,到江苏、广东等地的绿色工厂集群,这些探索证明,零碳产业园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是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抓手。同时史玉波理事长也建议要全面提升零碳园区标准化水平,制定相应的体系化标准引导零碳园区建设高质量推进。

 

 

曾嵘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零碳园区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汇聚智慧,持续以“高标准”护航“高质量”,以“开放共享”凝聚“合力共赢”。

 

 

张雷表示,“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通过能源的集中使用推动了高效规模生产,而绿色工业革命则需要“零碳产业园”,通过绿色能源供给和使用的一体化集成,将会让未来生产方式更低成本更加生态。零碳产业园是能源和产业的有机结合,是推动能源新文明,产业新繁荣的重要平台。

 

远景是零碳产业园的开创者,携手鄂尔多斯打造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连续多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产业集群转型示范案例。远景依托零碳产业园在内蒙古赤峰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和成本最低的绿色氢氨工程。零碳产业园把蒙古戈壁取之不尽而又免费的风光能源转化成了大规模的绿色工业产品。目前远景正在内蒙古、江苏、西班牙等地打造多种形态的零碳产业园。

 

张雷表示,我们要把打造零碳产业园的最佳实践和创新技术推广形成零碳产业园的国家标准并走向全球,助力国家参与国际新能源体系的治理,中国要从输出产品,升级到输出标准。远景通过零碳产业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中国新能源,带来全球新繁荣。

 

 

在会议的主题分享环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副院长白雪详细介绍了我国零碳产业园标准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呼吁加快构建国际互认的评价体系。蒙苏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崔永平分享了内蒙古零碳产业园标准建设和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的零碳产业园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例。

 

本次研讨会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务实行动,也为零碳产业园的发展凝聚了行业共识。未来,各方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构建科学、规范、国际互认的标准体系,助力我国在全球绿色竞争中占据先机,加速零碳园区从试点示范向规模化推广迈进。

2025-05-15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