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首条低碳沙漠公路全线通车 “光伏+绿化”模式年可减碳1.43万吨
4月22日11时,货运司机刘宝驾驶满载新鲜果蔬的冷链物流车从二师三十八团出发,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公路而行,1个多小时后便抵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塔中镇。
谈起这段行程,刘宝难掩兴奋地说:“以前送货,沙子追着车轮跑,颠簸3个多小时才能到塔中,现在新公路平坦宽阔,流沙也被治得‘服服帖帖’。”
刘宝赞不绝口的这条新公路,是当天全线通车的三十八团至塔中沙漠公路。这条公路全长151.7公里,历时3年多建成,连接着兵团团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油产区,是沿线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的关键通道。
同时,这条公路创新采用“光伏+绿化”融合模式,为植被灌溉、道路照明等提供清洁能源,同步实施防沙治沙绿化工程,实现节能减排与生态防护结合,是兵团首条低碳沙漠公路。
记者在公路沿线看到,100余名工人正忙着栽种苗木,公路两侧各40米宽的绿化带在沙丘间延展,红柳、梭梭等耐盐碱植物错落分布。
“我们在公路两边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1.75万亩的生态防护带,这就像给沙漠公路披上了一层‘绿色铠甲’,不仅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每年还能‘吃掉’1.3万余吨二氧化碳。”该公路绿化项目负责人范勇说。
沙漠腹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超3000毫米。极度干旱的沙海中,要维持防护林的生命,水从哪里来?
范勇说,破解这一难题的“秘密武器”正是沿线的37座光伏电站。它们不仅为公路运营供电,更为绿化灌溉增压,输送“生命之水”。
“光伏发电灌溉系统能实现工程输水管线、提升泵房及管理用房100%清洁能源供电,年减碳1300吨,相当于植树7万余棵。”二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能喜告诉记者,还配套智能化系统实现精准轮灌,将绿植成活率提高至85%。
据测算,这条公路在运营期内,年均碳排放约1.46万吨,通过光伏供能、生态固碳等创新技术,年均碳减排量可达1.43万吨,实现“近零碳运营”。
“三十八团至塔中沙漠公路是交通强国兵团试点任务,也是兵团最长的生态防护沙漠公路,我们将持续研究沙漠公路防护方案与节能减碳成效,为绿色低碳公路建设积累经验。”兵团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处处长肖希林表示。
“该项目创新集成防沙治沙技术与光伏灌溉体系,为我国荒漠治理和交通低碳建设提供了‘兵团方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青年首席专家权磊说。
来源:兵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