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能源合作 服务周边外交
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以及中国东盟关系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能源合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应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邀请,习近平主席于4月15日至18日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年内首次出访,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后首访周边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东南亚之行,是中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重要实践,为书写中国与周边国家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同迈向现代化书写崭新篇章。
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以及中国东盟关系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能源合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光伏组件闪耀红河之畔,新能源汽车入驻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清洁水电打开豆蔻山电力通路……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与相关国家锚定绿色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共赴美好未来。
山水相连,中越共筑坚韧产业链供应链
志同道合,中国和越南是社会主义友好邻邦,中越情谊是“同志”也是“兄弟”。访问越南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7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携手并进,在推进各自现代化进程中砥砺前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中国已连续20多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中越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正日趋紧密。深化落实两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框架对接的合作规划,中越正打造更多经济、技术合作平台。
早在2018年,中国企业就承建了越南首座投产的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越南芹苴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该项目每天可将400吨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电力,发电量可达约6000万千瓦时,成为了中越两国能源科技合作的一大重要成果。
红河和墩河汇流之地,闪烁着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之光。位于越南北部,每年向中国、美国、欧盟等出口超过1200万件商品的服装制造和出口公司TanDe,就安装着来自隆基的光伏组件。极高的市场订单遇到逐年上涨的电价,高效的防积灰光伏组件有效解决了供电难题,按照每年发电量12603兆瓦时计算,每年可为越南纺织业减少约8527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光”加持下的“越南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凭借绿色竞争力大有可为。
有光,也有风。中国风机接连落地越南,成为越南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的有效助力。2023年11月,中国电建与越南中南集团签署了916兆瓦风电项目集群工程总承包合同,迈出双方深化能源电力领域合作交流的重要一步。海上风电方面,中国电建与中国港湾集团共同施工建设越南茶荣东城一期8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20吉瓦时,为越南约9.3万用户提供清洁可靠绿电。
4月15日,中越双方发布《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明确将加强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积极探讨开展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试点,共同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双方还努力将科技合作打造成为两国合作新亮点,探讨开展人工智能、半导体、核能等领域合作,在医药卫生、防灾减灾、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隔海相望,中马拉紧绿色发展纽带
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常来常往、亲如一家。访问马来西亚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中马双方要持续深化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要深化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携手走好现代化道路。建设好“两国双园”、东海岸铁路等重大项目,抓紧培育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未来产业合作。
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宝腾汽车城,在中马两国企业合作见证下,焕发新颜。2023年,吉利集团与DRB—HICOM集团签署主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建设展开深入合作,助力新能源创新产业发展,促进马来西亚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升级。从“产、学、研、城”四大维度切入,聚焦汽车研发、制造、测试和零部件等产业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该项目成为了中马经贸合作的一大标志工程。
“吉利和宝腾打造了中马两国优秀企业务实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典范。”吉利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化遇到了一定挑战,区域化合作会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点。要拥抱区域经济升级新机遇,东盟市场就是中国企业区域化合作的核心枢纽。借助区域经济升级新机遇,中国与马来西亚还将共同书写双赢故事。”
汽车产业的合作只是中马经贸合作的“冰山一角”,建交50年里中马贸易额实现了近1000倍增长,目前,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截至今年4月底,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5座电站的中广核为马来西亚累计供电量已突破2000亿千瓦时,其中总装机为224.2万千瓦的EMPP燃气电厂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燃气轮机技术,以高效稳定的电力保障了马来西亚半岛11%电力需求,这也成为中马友谊的生动见证。从石化到燃气,从水电到储能,从光伏到绿氢,以务实合作为基调,中马正共筑绿色经济发展未来。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表示,马方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愿同中方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共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两国发布《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一致同意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深化发展对接,同意共同致力于打造地区新质生产力合作高地,推进实施2024年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进一步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旅游经济四大重点领域,拓展未来经济合作,推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互补发展,实现产供链、价值链、数据链、人才链深度互嵌互融,进一步提升中马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与终端用户密切相关的电动汽车,到行业领先的光伏、风机及生物质发电技术,中国企业将继续为马来西亚的绿色能源转型作出积极贡献。”中国电建亚太区域总部副总经理钟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铁杆情谊,中柬携手可持续繁荣未来
睦邻友好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色,重情重义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动力,包容互鉴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底蕴。
访问柬埔寨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同柬方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双方要大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充实“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为各自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中方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柬投资,向柬埔寨开放超大规模市场,进口更多柬埔寨优质农产品。
中国长期是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来源国,两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深化。中柬合作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吸引200多家国际企业入驻,为柬埔寨工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座跨山脊高架桥、第一大电站、最大体育馆等中国支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柬埔寨民众带来实实在在好处,也为柬埔寨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企业在柬埔寨修建的水电站、火电站等大型能源项目,也许柬埔寨人不能完全理解其背景和原理,但是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供电的稳定及电费的下降,这是中国企业、柬中合作给柬埔寨老百姓带来的福祉。”家住金边郊区的20岁柬埔寨女大学生斯特蕾这样告诉记者。
戈公省,豆蔻山,就坐落着由中国华电投资建设的额勒赛下游水电站。这是中国华电在海外以“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投资开发的第一个水电站,装机容量33.8万千瓦。
额勒赛下游水电站投产之前,柬埔寨缺口电量超过全国用电量的20%,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投产12年来,额勒赛下游水电站实现投产以来连续安全生产超4200天,累计输出绿色电能达118亿千瓦时,投产次年发电量占到柬埔寨全国发电量的30%,极大缓解了柬埔寨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作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构建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国家,中柬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有着密不可分的合作,更有互联共享的民心相通。柬埔寨新闻大臣奈帕德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对柬埔寨的各类投资,包括能源、基建项目投资,有力推动了柬埔寨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造福了柬埔寨老百姓的生活,“柬埔寨几乎不再缺电,民众也获得了更多去工厂上班的机会”。
斯特蕾也提到,自己小的时候,金边一到炎热的雨季还会因为供电负荷过大而经常停电,不少居民家里都会常备蜡烛。这几年来,几乎就没有停电的时候了,供电非常稳定。慢慢地,很多居民家里也不会备蜡烛了。
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能源投资已超过传统能源投资,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惠民生项目接连建成投产,正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中柬战略互信更加深入,“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不断充实,“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建设持续推进,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