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康明斯启动50个零碳目标项目
康明斯近日发布“零碳目标在华50个战略行动项目”,项目覆盖研发创新、生产运营减碳、产业链协同、社区共建四大领域。图为活动现场。 (康明斯供图)
□ 张小宝
全球领先的动力解决方案提供商康明斯近日发布“零碳目标在华50个战略行动项目”,项目覆盖研发创新、生产运营减碳、产业链协同及社区共建四大领域。此举既是为在华50周年献礼,更是进一步彰显其继续扎根中国,打造可持续未来的决心和信心。
“50年前,我们很荣幸成为首批在华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之一。50年后的今天,我们为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就惊叹。”康明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荣湛宁(Jennifer Rumsey)表示,展望未来,康明斯将持续强化“在中国,为中国”的创新能力建设,为全球客户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共同实现零碳目标愿景。
本土化之路
从技术输入到零碳技术策源地
1975年,康明斯以技术授权模式开启在华征程,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外工业合作的先行者。50年间,康明斯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完成了从产品输出到技术共创的跨越式转型。如今,康明斯中国已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价值链体系,其武汉东亚研发中心成为全球三大技术枢纽之一,真正践行了“在中国,为中国,也为世界”的战略承诺。
康明斯全球副总裁、中国董事长石内森(Nathan Stoner)表示,中国不仅是康明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更是零碳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此次发布的50项零碳行动中,新一代高压氢燃料电池功率密度提升30%,智能混动系统节油率突破20%,电解水制氢设备电流密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指标刷新行业纪录。
技术创新
多路径突破零碳动力边界
康明斯以“传统能源优化+新能源突破”双轨技术体系构建零碳动力多元解决方案。
在传统能源领域,康明斯已掌握将柴油机热效率提升至55%的技术路线、天然气发动机近零排放技术突破。氢内燃机目前规划了6.7升、10升、15升排量,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甲醇发动机攻克-30℃冷启动技术瓶颈,展现全场景动力覆盖能力。
在新能源氢能方面,康明斯装配Accelera氢燃料电池的公交车、渣土车和牵引车已在上海投入规模化运营,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1800万公里,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00吨。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设备在中原油田实现绿氢规模化生产,氢气年产能近400吨,纯度99.999%,形成“绿电制绿氢”闭环模式。
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康明斯依托“妙算”大数据平台实现发动机全生命周期能效动态优化,远程诊断技术降低用户运维成本,AI辅助设计系统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绿色制造
全价值链推动减碳实践
康明斯将零碳目标融入生产运营全环节。以2024年为例,康明斯中国通过各工厂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共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8万吨,约等于种植160万棵树,实现节水量超4万吨,约等于330个三口之家的全年用水量。康明斯中国共有12家工厂加入太阳能光伏项目,其产生的电量相当于1万个三口之家全年用电量的总和。
公司积极减少餐饮区域、便利设施及茶水间一次性塑料的使用,77%的一次性塑料被淘汰,共减少29吨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此外,公司通过数字化循环包装管理系统,提供包装云端管理服务,实现包材需求跨工厂调度、物流路线优化及包装运输全程追踪等,该系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与减少包装废弃物。
社区共生绿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
“康明斯的联合创新模式为跨国企业与本土产业协同转型提供了范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评价称。
目前,康明斯已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延伸至社区维度,8年间走进127个社区,累计节水80万吨,带动3万居民参与绿色实践。其中,通过水生态建设、保障用水安全、提升用水效率等水资源保护活动,对社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受益者达1.3万余人次,宣传影响量超11万人次。此外,康明斯还关注环保废弃再利用,如将废旧油瓶加工成种植器,搭建立体种植架,种植有机蔬菜,形成一个绿色循环生态圈,推广社区绿色低碳生活模式。
面向未来
中国智造赋能全球零碳转型
半个世纪以来,康明斯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有幸深度参与其中。从最初的产品引进到当下的本地化研发与制造,康明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诸多创新成就,包括领先的动力解决方案、全面的服务网络、精湛的制造工艺、先进的环保型设施以及与社区的和谐共生。康明斯中国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在中国,为中国,也为世界”的成功案例。
“创新是康明斯的DNA,我们一直在积极助力中国用户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我们的零碳目标旨在实现净零碳和可持续未来,而康明斯在中国的运营正在为这一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荣湛宁表示。
石内森说,未来康明斯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满足中国市场独特需求的创新产品,并持续拓展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支持中国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