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央企突围2025:战新产业重塑发展动力源

刚刚结束的2025国际氢能大会上,国家能源集团展出了5兆瓦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一体化测试平台、一体化移动式燃料电池用氢质量分析仪、35兆帕快速加氢机以及燃煤电厂掺氨燃烧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同时,中车山东风电与中车工业研究院、中国寰球工程共同签署《面向风光新能源的氢能耦合技术研究深化合作协议》。三方将在系统设计优化、绿电制氢设备规模化应用及关键技术攻关等领域深化合作,加速氢能技术商业化进程,打造行业标杆。

以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为代表的能源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称“战新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正为我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所指:“中国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人工智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战新产业加速重塑产业版图

此前不久,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一次专题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镇也强调,央企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扎实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2024年,央企战新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了40%。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硕果显现。央企正通过科技创新、布局优化和治理革命,加速重塑产业版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

电力央企“第二曲线”持续发力

实践证明,战新产业已成为电力央企强调创新驱动,开辟增长“第二曲线”的主要动力源。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电力领域战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并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

氢能产业领跑全球。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氢能产业布局的央业,联合业界发起组建中国氢能联盟。目前,中国氢能联盟成员单位数量已突破310家,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近期,华能集团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适应性电解制氢系统成功投运。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制氢合成氨工程已完成机械竣工,绿氢制备规模创目前国内之最。中国能建首创新能源轻度并网、柔性合成氨技术,建成国内最大的8MW碱性电解槽测试平台,投资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在众多能源央企的努力下,中国企业凭借令人惊叹的成本优势和产能部署速度,正在逐步重塑全球氢能市场。

新型储能产业崛起迅猛。华能集团西藏已建最大光储发电项目华能加娃一期光储电站并网发电。中国绿发“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入选中关村论坛10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能建形成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攻克天然盐穴和人工硐室两种地下储气库关键技术,推进湖北应城、甘肃酒泉全球首台套示范电站建设。国家能源集团宁东光伏基地“锂电+超级电容”混合式储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正式投运,成为国内首个混合构网储能的成功示范。南方电网公司开展全国最大规模跨省车网互动。由此,带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新型储能产业链正快速崛起,方兴未艾。

新能源智能运维快速发展。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富源西风电场打造“数字孪生+超算中心”智慧风电场系统,五凌电力以智慧场站建设为突破口,率先实现新能源生产运营体系的重塑。华能集团研制出我国首套安全可控、智能可信的“睿渥”工控系统,实现百万千瓦级火电及风光水氢储自主可控技术品牌全覆盖。中车株洲所全新升级的“风功率预测技术”凭借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灵活性,创设的“气象免疫系统”让损失较同类风场减少65%。

电力央企的这些场景正在重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战新产业所孕育的大规模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电力央企以创新为矛、改革为盾,正通过“新赛道”重塑全球能源产业格局。

来源:能见

2025-04-01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