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看算力与电力如何共舞
算电协同,是指计算资源与电力资源的统筹调配,旨在通过两者的协同互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算电协同是应对数据中心电力供应不足问题的关键发力方向,未来将会通过绿色电力转化绿色算力、绿色算力赋能电力生态的方式,为绿电消纳开辟新路径。
青海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境内水丰、光富、风好、地广,全省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荒漠化土地约10万平方公里,发展清洁能源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自2024年3月在北京召开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以来,青海绿色算力快速发展,与阿里、百度、京东等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全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全球首个“自发自储自用自保”绿色微电网万卡算力中心示范项目启动……开辟绿色算电产业协同发展新赛道,青海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试点省。
“我们着力建设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海东零碳算力产业园,加快推进柴达木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聚力打造集‘源网荷储’和绿色算力为一体的全功能绿色算电协同发展集聚区。”青海省数据局副局长陈卫军表示。
算电协同的深层逻辑在于能源与信息的价值重构。
2024年以来,青海抢抓国家“东数西算”“东数西储”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探索“清洁能源+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聚力打造绿色算电融合协同发展新高地。
当长三角的金融机构调用青海算力处理量化交易时,其数字账单上同时记载着减少的碳排放量,这种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绿色溯源体系,正在重塑数字经济的价值评估标准。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应用更让每度绿电都拥有“数字身份证”,从光伏板产生电流的瞬间到驱动服务器芯片完成计算,能源的绿色属性在数字空间实现了全生命周期追溯。
在绿色溯源体系建设方面,青海更是构建了覆盖全省的能源区块链平台,每个清洁能源电站、每座数据中心都作为节点接入网络。绿电溯源系统,可实时追踪每兆瓦时绿电的来源构成、环境效益及流转路径,生成的数字证书在东部的碳市场获得广泛认可。
这种透明可信的溯源机制,不仅增强了青海绿电的市场竞争力,更推动形成了“西电东送”与“东数西算”的战略闭环。
“截至2024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7190.4万千瓦(含储能208.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发电量占比84%),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70.7%(发电量占比45%),均居全国前列。青海省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标杆,清洁能源成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周武表示。
3月28日,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将在北京举办。此次推介会将向全国乃至全球推介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吸引更多企业、人才和资源汇聚青海,推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当算力成为新兴生产力,青海正通过构建算电协同的绿色数字底座,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创出“绿色即竞争力”的新型发展模式。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