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全国电力市场改革的“蒙西样本”

2月24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再传捷报——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在历经32个月的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后转入正式运行。至此,蒙西电力现货市场成为继山西、广东、山东、甘肃之后,我国第5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

内蒙古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蒙西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将对优化内蒙古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电力保供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利用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国其他地区深化电力市场改革提供了“蒙西样本”。

以机制创新丰富改革内涵

业内人士表示,蒙西电力现货市场“转正”运行,深刻揭示了电力市场建设的中国逻辑——既不是对西方模式的简单移植,也不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在中央政策框架下,通过地方创新实践持续丰富改革内涵。

长期以来,蒙西电力市场建设之路,备受各方关注。

2010年5月6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鸣锣开市,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蒙西电力市场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服务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彼时的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是在我国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的条件下,由“发电、用户和电网”等多方共同参与、在“发电侧与用电侧”两端引入竞争机制的交易模式,通过交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力交易,打破了电网企业独家“电力买卖、垄断经营”的传统电力销售模式,构建了“发、用”双方按照市场机制直接进行电力交易的格局。

此后几年时间内,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主体逐渐增多,蒙西电力市场改革步伐逐渐加快。

2015年,内蒙古成为全国第二个输配电改革试点省(区);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蒙西作为全国首批8个现货市场试点地区之一;2019年6月26日,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模拟试运行,同年9月完成首次按周调电试运行。

当时针指向2022年6月1日,蒙西电力市场迎来实质性变革——现货市场正式启动长周期不间断结算试运行。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控分公司数据显示,相较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前,蒙西电网经营区内燃煤机组顶峰负荷率提升超过6个百分点,最大深调电力提升2.6倍,累计增加新能源消纳70亿千瓦时,引导用户由“按需用电”向“按价用电”转变,晚高峰负荷向新能源发电充裕的午间时段转移超过170万千瓦。独立储能等新型主体在现货市场环境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应用场景。电力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实现市场化转型,市场公开透明程度和规范运作水平持续提高。

以“特色市场”彰显改革活力

总结蒙西电力现货市场诸多细则的亮点特色,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服务部相关负责人用了6个“最”:全国最先实现发用双侧全电量现货市场、最先采用“日前预出清+实时市场”的现货组织模式、最先构建基于用户侧节点电价的用户分区价格机制、最先采用“现货市场全电量结算,中长期合约差价结算”的结算模式、最先在中长期结算环节引入结算参考点、最先实现实时市场5分钟滚动出清。

有关专家指出,在蒙西电网经营区新能源占比高、网架结构复杂现实情况下,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完成了三个维度的突破。

在理论实践层面,蒙西采用的新能源“报量报价”模式,与刚刚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下称“136号文”)要求不谋而合。新能源企业可自主以报量报价形式参与交易。这种灵活性设计既保证了市场活力,又确保了新能源消纳。

在技术支撑层面,蒙西建成“新能源超短期预测+市场出清”耦合系统。主站侧蒙西调度每15分钟更新未来4小时风光预测,由新能源场站自主决策采用自身或主站的预测数据,并将其直接嵌入现货市场出清算法,显著提升了市场出清效率。

在风险防控层面,蒙西构建了“四维风险隔离墙”:建立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对冲电价波动风险,设置发电成本补偿机制防范燃料价格异动,推出需求侧响应交易缓解供应紧张,探索容量补偿机制保障长期供电安全。

据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电力现货市场运行规则的不断完善,如今的内蒙古多边电力交易市场构建形成了“省间+省内”“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覆盖多空间维度、多时间周期、多交易品种的电力市场体系,各类经营主体的电能支撑价值、电力调节价值、绿色环境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以全新范式驱动更多新能源消纳

136号文中明确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

事实上,蒙西电网在2022年便全面实现了新能源全电量参与现货市场。据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控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光伏扶贫和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外,蒙西地区所有风电、光伏机组均以报量报价方式与火电同台竞争,通过低成本优势获得发电空间。

按照“现货市场全电量结算,中长期合约差价结算”的结算模式,蒙西地区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021年的21.6%提升至2024年的26.0%,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指标实际完成率由2021年的22.49%增长至2024年的26.7%,展现了市场化手段对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支撑作用。

实践证明,通过动态价格机制可以激励新能源与火电协同互补。

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市场交易负责人表示,蒙西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机制有效激发了电力市场的效率与活力,为广大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强动能、更大空间、更多机遇的发展环境。

内蒙古包钢鑫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电气负责人认为,蒙西电力现货市场的灵活价格信号和机制设计能够引导用户“错峰生产”缓解电网压力,引导燃煤机组主动提高机组调节能力,极大释放新能源消纳空间。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随着蒙西地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加速推进以及绿色电力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将不断探索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的新路径,为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5-03-05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