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领跑者计划与组件综合发电效率的真正内涵
然而,这次个别省的领跑者计划,却造成一些负性影响。甚至被人戏谑为“定制化扶持政策”,引来了许多讨论,担忧这项政策可能加剧产业内卷,有违国家对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甚至致使中国整个光伏产业丧失优势!
再看TOPCon技术,一位从事电池技术研发的专家对笔者表示:
当前,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是指正面转换效率,故而无法准确反映背面发电增益及综合发电量。当前双面组件早已成为主流,市占率超过70%。背面发电能力,特别是在大基地项目中,对提高综合发电量有重要作用。
实际如何呢?参照一个具体的案例(数据来源光伏盒子,2022):
综合30%反射率和15%的双面率优势,TOPCon可以贡献效率增益约0.8%。
综上,背面贡献还是非常明显的,又如何能够不考虑背面发电优势带来的综合效率优势呢?这算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了解上述原理后,就非常容易理解只规定24.2%的正面效率的片面性了,特别是冠以“领跑者计划”这个响亮的称呼。
当前,BC组件正面功率刚好达到或接近24.2%的效率,约等于功率655W(2382×1134尺寸),这等于就是一次量身定制。
天下之大,应用之广,早已不再是一种组件打天下了!而有些企业动不动就宣传“碾压”,是不科学和草率的。
以上三个案例分别是高反射率场景、中低反射场景及不同斜度安装导致的双面率增益完全不同。显示一个浅显的道理,不同应用场景甚至摆放方式不同,组件综合发电量就不一样。
此外,综合发电量也要考虑单W价格,综合对比,才能得到最优的产品选型,也包括了气候、光照甚至温度、遮挡等因素。
1、 片面强调正面效率不符合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大政方针,鼓励综合发电能力高(正面+背面)的技术路线更加契合。
2、应引导当前主流的技术路线进行先进性指标应用。目前行业内高达90%的新建产能都以综合效率为目标进行配置的先进产能。
3、避免先进性指标中技术路线单一化,需考虑兼容下一代技术路线
全球光伏产业竞争进入"技术制空权"争夺阶段,面向未来,要时刻警惕"技术锁定"风险。唯有保持技术路线的多样性和前瞻性,方能在保障现有产业优势的同时,抢占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战略高地。
光伏因可持续而生,也要用可持续的思维、政策和方法去发展和呵护,这才是中国光伏破卷而生的底色,也是继续引领全球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