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保驾护航 辽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日,由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和人民数据研究院联合编制的《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能源电力行业推动辽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策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当前,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东北振兴的关键发力点。《报告》基于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等方法,对辽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现状、潜力以及辽宁能源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对其重点产业的联动效应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呈现。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东北振兴的发力点

东北振兴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把握这一历史契机的发力点。《报告》认为,东北地区在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上,拥有战略区位突出、自然资源丰饶、工业底蕴深厚、教育科研实力强等四大显著优势。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破题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东北维护“五大安全”,须有“新质”护航;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向“新质”要新;三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落地,需要“新质”引领。

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这些要求辽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加速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蜕变新生,着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并以前瞻性眼光布局未来产业,构建协同共进的发展新生态。聚焦能源电力行业,自秀美丰饶的兴安岭延展至辽阔无垠的渤海湾,自风景旖旎的乌苏里江畔跨越至骏马驰骋的科尔沁草原,风光火核储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正逐步成型。新型电网架构与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设步伐正在加速推进,清洁、可靠的电能正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绿色电力将支撑辽宁经济发展“向好”与“新质”

《报告》显示,从辽宁经济发展的综合态势来看,当前经济呈现回升向好趋势,开放合作不断深化与拓展。全省企业总量显著上升,无论是存量还是新增量,均展现出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融资能力方面,虽呈现波动变化,但行业正逐步聚焦于“新”兴领域,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报告》深入剖析了辽宁航空产业、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化工及钢铁等行业的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呈现各行业的发展态势。当前,辽宁实施“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策略,聚焦四大万亿级产业及多个产业集群,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强化沈阳、大连“双核”引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对比辽宁、安徽、湖北、河北、河南、山西六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规划与布局,辽宁应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化、错位发展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能源电力是辽宁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力量

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省,正面临着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挑战。近年来,辽宁紧密围绕“双碳”目标,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能源供应与生产过程的双重优化策略,绿色化发展步伐稳健且成果斐然。究其原因,除清洁能源对传统火电的代替效应日益凸显外,技术进步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愈发显著。一方面,通过数据驱动碳减排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并推动减污降碳长效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应用储能技术缓解了清洁能源的“波动性难题”,在新能源消纳与调度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辽宁能源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报告显示,近两年,辽宁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增速较快,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辽宁电力)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上的优化提升正助力辽宁的经济发展朝着更加高效、低碳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

“数智”电力勾勒辽宁全面振兴新图景

《报告》在建议部分提出,在探索辽宁能源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策略路径中,两大核心举措尤为关键。首要之举在于,依据辽宁能源领域的技术禀赋、发展现状及应用需求,构建一套集基础性、前瞻性与颠覆性技术于一体的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其次,优化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加速氢能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以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同时,需匹配全社会电力需求与新能源发电供给,确保能源结构转型的平稳过渡。

在清洁能源赋能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国网辽宁电力将加速助力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升级,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在全球数字化与绿色转型的大潮中,辽宁正以电力领域为突破口,积极部署“数字辽电”战略,并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宏伟愿景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劲动力支撑。随着辽宁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数智”电力发展给辽宁带来新动能,勾勒出辽宁全面振兴的新图景。

来源:人民网

2025-01-16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