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服务 助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 赵全胜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建设能源强国的中坚力量、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石和稳定器,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长足发展。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再次迈上新台阶,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3.03亿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17亿千瓦。主要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电源工程完成投资超过7697亿元,占全部电源工程投资约80%。以风电、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可再生能源事业的蓬勃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在服务国家能源规划和布局、提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确定和控制依据、支撑项目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作为工程建设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前期投资决策以及工程建设全过程。总结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深入研究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中的技术经济问题,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保障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投资合理有效管控、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投资效率效益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健康有序建设投资市场环境的有力支撑。

——政策引领、规模化发展、技术进步,助推中国可再生能源降本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产业链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和完善,工程施工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经验逐步成熟,同时市场环境开放、主体多元、竞争充分,新能源成本不断下降,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甘肃、云南等地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及新能源发展情况,相继发布了2024年电力交易方案,鼓励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竞价上网。

水电工程造价水平受地形地质等建设条件影响较大。近年来,常规水电工程开发建设逐步向流域上游高海拔地区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站点开发难度逐步增加,社会、环境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叠加物价波动影响,单位造价总体呈上涨态势。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水电工程实际运行年限长,运行成本低,整体经济性横向对比仍具有优势。同时,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提供稳定优质清洁电量,而且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灵活调节作用,带动新能源更大力度开发利用,进而推动全社会终端用电成本降低,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定额标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未来将向纵深化、多元化发展。

通过水电工程、风电场工程及光伏、太阳能热发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费用标准和配套概算定额等一系列定额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建立可再生能源工程定额标准体系框架和内容,相关成果在统一造价标准、规范各项工作、促进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工程造价类团体标准、企业定额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也在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有益补充,多元化定额标准供给体系逐步形成。在行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定额标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未来,行业定额标准将进一步向纵深化、多元化发展,建立科学、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及定额标准体系,针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广泛深入应用,逐步探索定额标准全面修订和局部修订相结合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定额标准的时效性。

——工程造价业务全面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行业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2023年,在抽水蓄能、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工程造价业务营业收入也迎来稳步增长。水电工程领域造价业务仍为主营业务,新能源领域工程造价业务较2022年大幅增加。工程造价业务全面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业务形态不断延伸拓展,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在继续做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等行业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培训活动持续组织开展。面对行业新形势,培训班授课内容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由传统的水电工程造价编制向水电及新能源工程造价综合管理全面拓展。

2023年,可再生能源定额站顺应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初步构建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能力评价机制。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将逐步提高,能力评价机制将在加强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人员管理,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可再生能源加速入市,工程投资控制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

近年来,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加快放开,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比例逐步扩大。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在“保障性收购电量”之外,推动可再生能源有序参与市场竞争,确保新能源由计划向市场平稳过渡,可再生能源工程投资控制、效益提升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面对新形势,应全方位加强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一是加速构建可再生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协同技术进步,以科技创新驱动可再生能源降本增效;二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前期论证,确保勘测设计工作有序开展、质量受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查明工程建设条件和研究解决关键技术经济问题,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投资风险因素;三是应树立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工程全过程投资管理体系,改革和创新投资管控制度,丰富和升级投资管控工具,充分发掘参建各方成本管控潜力和积极性;四是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推进工程造价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进一步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及分析决策能力,助力工程项目建设降本增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能源转型变革的主导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中国能源改革发展宏伟蓝图指引下,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工程投资规模也将持续稳步增长。工程造价专业将以保障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努力开拓创新,为可再生能源工程投资决策、投资控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助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作者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