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改革之帆 创能源之新
“第四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1月~10月,我国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达0.65亿千瓦,占比73%。
来源:中国改革报 记者:吴昊
12月19日,以“变革融合、开放创新”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的“2018能源年会暨第四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安徽、江苏、广东、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政府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围绕能源创新与变革,展开了深层次探讨。
时值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新时代伊始,在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对于能源产业的重要性正在增强。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王思强表示,当前,能源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光伏、风电、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大能量储能等领域一大批新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产业发展新趋势
2018年即将过去,我国“十三五”规划也已过半,在“十三五”的后半段,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成为行业关注的一大焦点。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看来,“十三五”后期是新能源由补充能源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的过渡期,将以能源体制革命为中心,稳妥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认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处于全面增量替代、部分地区存量替代阶段。根据时璟丽的介绍,2018年1月~10月,我国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达0.65亿千瓦,占比73%,可再生能源新增0.61亿千瓦,占比68%,非水可再生能源新增0.54亿千瓦,占比60%。
与会人士多认为,光伏行业的提质增效,将使其继续引领新能源的发展。中利集团—腾晖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伟峰指出,光伏产业即将迎来平价上网的爆发期,光伏企业走好全面取消补贴前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苦练内功,加快降本增效步伐,深入把握市场变化,以科技创新和转型变革迎接平价时代。对此,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事业部总裁陈星宇表示,“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提升,三五年内光伏行业的成本还将下降30%。”
在新的发展阶段,跨界融合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光伏行业为例,中利集团的“光伏+农业”、通威集团的“渔光一体”都代表了跨界融合的趋势。据王伟峰介绍,自2010年正式进入光伏领域后,面对急剧的市场变化,腾晖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和光伏应用模式的创新,在农业光伏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陆续创新推出三代农业光伏项目。目前,腾晖光伏已累计开发建设光伏电站已达5GW以上。
陈星宇则表示,通威以“渔光一体”的开放模式形成观光储能、多能互补的生态链网,同时发展现代渔业冷链加工基地和苗种基地,消纳产生的清洁电力,形成循环的生态产业链,预计在2019年底前能够实现3元/瓦的综合建设成本,实现渔电环保、旅游生态和税收的多丰收。
易跃春认为,通过模式创新,持续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的开发建设,激励用户开发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节约输配电投资;推进多能互补示范、微电网示范、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完善相关标准和保障机制;开展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结合的试点示范,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多能互补新形态
随着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的发展,能源产业开始进入多元化时代,“多能互补”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引领着能源行业迈向多种能源深度融合、集成互补的全新能源体系。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储能所副所长荆汝林认为,面对新能源的开发以及电网和调度的不协调发展导致弃风、弃光、弃水现象,多能互补是今后发展的一大方向。
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朱磊表示,新奥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的泛能网体系,具有典型的数字能源形态,实现了能量流、信息流的分布融合,通过互联互通、数据智能释放、能源全价开发等,可以很好地破解传统能源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朱磊认为,现代能源体系有三个特征,一是清洁,二是智慧,三是高效,而多能互补的典型案例——泛能网高度符合现代能源体系的特征。
此外,在政策激励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储能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易跃春表示,随着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等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其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有望率先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储能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将改变我国传统的供能用能模式。对此,与会专家多认为,储能在多能互补中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形态。
荆汝林指出,要从构建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高度出发,突破板块分割的限制,聚焦促进互补融合的规模储能、高效催化、低碳制氢等核心关键技术布局攻关与示范。他还表示,储能是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如果谁在储能技术上做出一个重大突破,都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
对于储能在多能互补中的重要功能,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及研发部总经理兰云鹏也表示认同。他指出,储能在多能互补系统中可以提供诸如移峰填谷、平滑处理、计划出力跟踪、辅助服务、解决弃电、构建友好型电源、增加系统运行灵活性等众多作用。在他看来,风电与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储能的应用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城市转型新模式
能源的创新,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城市的转型贡献了新的模式。
作为“2018年度清洁能源应用创新城市”之一,对于正在紧锣密鼓备战冬奥会的张家口市,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成了一条必经之路。根据河北省张家口市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蒋雪峰的介绍,自2015年以来,张家口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大成果。
截至2018年11月,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303.62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73.6%,位居全国前列。在技术创新方面,多能互补、智能微网、互联网+智慧能源、光热示范项目等重大关键技术应用项目正在陆续实施。
除了张家口市,另外一座“2018年度清洁能源应用创新城市”、北方的“煤炭重镇”——山西省大同市也在大力推进能源革命,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跨越”。据山西省大同市发改委主任王明生介绍,在大同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城,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10平方公里,起步区3平方公里,集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储能、氢能、多能互补、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功能。
在我国北方地区,城市的转型离不开清洁供暖。根据中电建西北勘测设计院博士后牛东圣介绍,我国北方地区取暖使用能源以燃煤为主,取暖用煤年消耗约4亿吨标煤,其中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约2亿吨标煤,这是造成北方地区大气环境污染,尤其是华北地区、汾渭平原地区冬季雾霾的重要原因。
牛东圣表示,根据相关规划,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到70%,替代散煤1.5亿吨,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天然气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电供暖取暖、地热供暖、太阳能供暖分别达到110亿、40亿、21亿、15亿、10亿、0.5亿平方米。此外,他还指出,目前各地政策不一,补贴和奖励激励的力度有待提高,需要建立健全清洁能源价格体系,加快市场化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积极性,增强能源利用管理,为后续发展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