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陈星宇:双绿色发展模式推动渔业+光伏真正跨界融合

12月19日,以“变革融合、开放创新”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主办、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的“2018能源年会暨第四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安徽、江苏、广东、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政府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围绕能源创新与变革,展开了深层次探讨。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事业部总裁陈星宇向与会500多名代表分享了通威在打造“渔光一体”优质绿色生态综合项目方面的经验和感受。陈星宇指出,中国光伏产业从制造业、成本到规模和技术不断创新、不断提质增效,在全球拥有不可比拟的竞争力,所以无论是制造业、硅料硅片到电池和组件,中国制造占到全球70%以上的产能。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提升,三五年内光伏行业的成本还将下降30%,因此光伏发电已成为成本最低的能源形态。


QQ浏览器截图20181224145910


据陈星宇介绍,通威在改革开放初期从水产农牧行业起步,经过36年的发展,在全国乃至东南亚有170多家分子公司,连续20多年处在水产行业的全球的第一的位置。


在新能源领域,通威拥有一套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从硅料到电池片到组件,再到“渔光一体”电站。上游多晶硅在乐山和包头两个基地,到今年年底达到7-8万吨多晶硅产能,生产成本在同行中控制也比较好,大概在4万元/吨左右。


在中游的电池片环节,截至2018年底将拥有12GW高效电池产能,并首次引进电池行业的全自动生产车间,整个车间的能耗和人均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优化。生产用工减少40%,人员消耗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20%。


通威集团多年来专注于“渔光一体”电站的开发、规划和建设,创造“上可发电、下可养鱼”这种绿色水产+绿色发电的双绿色模式,推动渔业+光伏真正的跨界融合。经过三年多的积累,通威在水产养殖方面取得了多项专利,但是为了实现光伏和渔业的有机结合,还专门组建了一支超过500人的团队进行了三年的积累,收集了12万多个数据,最终我们才真正在2016年建设项目基地的渔光一体机制。现在通威“渔光一体”的亩产量远高于当地常规的养殖平均水平,做到了复合、立体、综合的开发。


通威的水产平台通过养殖、销售和来源点定向的方式承接优质产品的传递,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B2B的交易,采取APP进行网上订货,提供网上直接的交易。改变了传统的批发模式,从鱼塘到农贸市场再到餐桌,做到全程可控、全程可追溯、全程能够得到检验和保障。


通威以“渔光一体”的开放模式形成观光储能、多能互补的生态链网,同时发展现代渔业冷链加工基地和苗种基地,消纳产生的清洁电力,形成循环的生态产业链。预计在2019年底前能够实现3元/瓦的综合建设成本,实现渔电环保、旅游生态和税收的多丰收。


通威“渔光一体”基地前瞻性、引领性和可复制性的模式推广,推动光伏电站整体成本的下降。通威会结合这种趋势在水面作出优势和特色,推动光伏+的发展。(来源:能源发展)


2018-12-24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