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经开区:老工业区探索绿色升级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全国首批25个城市、园区碳达峰试点名单,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哈经开区”)入选,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入选的园区。
哈经开区成立于1991年,1993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当时,国务院对经开区的定位是“以兴办工业和科技开发项目为主,促进哈尔滨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过去30多年中,哈经开区着力打造航空航天、绿色食品等8个产业集群,以60平方千米的面积,创造2000亿元的营业收入、千亿元的工业总产值。2022年,经开区工业经济总体规模突破千亿元。
近年来,哈尔滨市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之都”,加快推进工业升级。作为先进制造之都“核心区”,哈经开区围绕制造业转型的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引导一批企业开展“绿色+数字化”改造。据哈尔滨市工信局2023年1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经过绿色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生产成本降低15%,综合能耗降低10%。
对工业的绿色改造不仅将推动哈经开区的传统产业实现升级,也将助力老工业区落实“双碳”目标。
先有厂 后有区
“先有厂,后有区”是哈经开区的特点。1950年6月,为保护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安全,中共中央东北局调整东北工业布局,实行“南厂北迁”。一批工厂在哈尔滨落地,并在1953年正式设立了平房区。
平房区位于哈尔滨市区以南,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项在此。围绕着航空机械等产业,这里建起了规模庞大、功能独立又彼此紧密联系的工业组团,其中以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我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轰-5都由这家企业研制生产。同样位于平房区的东轻铝材则为“神舟”号宇宙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生产提供了材料,故而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
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设立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中明确,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平房地区,北至瓦盆窑南路、园艺所南端、义发源南路,南至哈飞公司汽车工程厂区,西至哈平公路副线,东至园艺所西侧、马家沟河。2009年11月,哈尔滨市委以平房区和哈经开区为核心区,全力打造哈南工业新城。2015年年底,国务院批准设立哈尔滨新区,平房区作为新区产业支撑区全域纳入哈尔滨新区范围。2016年5月,哈经开区与平房区开始实行统一管理。
近年来,哈经开区结合本地工业基础,发展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汽车、航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目前,哈经开区工业门类覆盖全省工业门类的85%以上,共有国家级产业基地23个。
随着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哈经开区明确了制造业的转型目标,《平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引导哈飞、哈工大机器人等企业灵活运用自主创新、配套合作等方式,提升整机装备制造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
在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哈经开区把优化制造业结构作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制造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近年来,经开区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一批优质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在此落地。
在近日公示的哈尔滨第三批省级绿色制造企业名单中,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红光重工有限公司等20家区内工业企业成为省级绿色制造企业。截至2024年1月,哈经开区已有19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制造企业;38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制造企业,数量占哈尔滨全市省级绿色制造企业的32%。
调结构 助升级
在刚刚过去的冬季,哈尔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旅游地点。根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测算,仅2月10日至17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5.4%。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尔滨现象”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东北产业发展的预期,还为东北振兴带来重要启示。那就是,将独特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与内需大市场有机结合,拥抱数字经济,东北有条件、有能力形成内生增长动力,重塑产业转型升级新优势、新动能。
工业是哈尔滨的立市之本,也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优势和动能之一。持续推动工业产业链的绿色升级将有助于本地经济发展,一方面,工业绿色升级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工业产业链绿色化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2年12月,黑龙江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厅三部门联合发布《黑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6项重点任务和6项重大行动,持续推动省内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指出要“通过用能结构调整、节能降碳改造和优化提升管理水平等方式,充分发挥节能提效在降碳减排方面的关键作用,健全完善我省工业领域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消费体系”。
在过去几年中,哈经开区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的用能结构调整,结合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和云计算产业园区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试点,通过推行“网荷源储”一体化绿色供电模式,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综合用能成本降低10%以上。
在企业更为关注的用电环节,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在哈经开区的电采暖、充电桩等用电报装上采取了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的推广和利用,鼓励企业使用绿色能源。同时,公司开展大客户用能分析,并提供能效诊断服务,深化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开展“供电+能效服务”工作,为重点企业提供现场能效诊断,推动实施节能改造,建立需求响应库,帮助企业加快推进节能减排。
来源:能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