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有望过半 车网互动将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2023年,汽车行业产销两旺,新能源车发展迅猛,给2024年开局带来新的希望和更高起点。与此同时,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新阶段,技术与商业创新更加活跃,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跨界融合更加深入。

2月27日在京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果发布会暨百人会论坛(2024)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伴随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落地、快充等技术优化扩展使用场景,2026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将持续快速突破。他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望增加5-10个百分点,达到36%-41%,乐观情况下有望突破40%,2025年将接近50%,2026年超过50%,占据汽车市场主导地位。

欧阳明高指出,在全球低碳转型与新能源革命浪潮中,中国快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中国去年产销了950万辆新能源汽车,8.8亿千瓦时的电池,2.9亿千瓦的光伏和风电。据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新三样”出口1.06万亿,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车网互动将颠覆传统汽车商业模式

欧阳明高预测,2026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将持续快速突破,2026年市占率将超过50%。他认为,2030将是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会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反过来又助力电动汽车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

“不过,目前中国新能源轿车好像还未出现真正改变商业模式的成功典范。”欧阳明高称,轿车要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三化”一体才有可能改变商业模式。一方面,汽车企业不光靠卖车赚钱,还可以从低碳化中获益,特斯拉2023年碳积分交易收入17.9亿美元。另一方面,从新能源汽车到新能源电力的互动,车-网互动将汽车的电动化(电池储能),汽车的智能化(车联网),汽车的低碳化(新能源电力),构成一个闭环。

“大家通常说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我觉得应该加上低碳化,上、中、下三场。”欧阳明高如是说。"车网互动将有可能改变传统汽车商业模式,可以把"三化"变成三位一体。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好比座机电话到手机电话,还是通讯功能;再从电动汽车到智能化电动汽车,相当于智能手机,增加了娱乐和交际的功能;如果再加上低碳化,就是真正的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变成人员、信息、能源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移动终端,既是信息终端、能源终端,也是人员物流的终端。”欧阳明高表示,此时车的交通、消费、赚钱的功能齐全,而且绿色消费未来也可以获得碳汇的收益。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五大风险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与市场的未来发展,欧阳明高在会上提出了行业应注意防止的五大风险:

第一,技术颠覆的风险。比如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固液混合不是颠覆性技术,全固态电池的门槛很高,难度很大,切莫急功近利,否则欲速不达。

第二,商业颠覆的风险。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产品性能差异化变小,同质化竞争加剧,电动轿车处于投入期、盈利困难,这是一个事实。跨国企业燃油车积累多、投入小、盈利好,但现在他们都在投资中国公司,这个在情理之中,是市场行为,但是也要防止新能源汽车企业被大规模购买的风险。

第三,技术路线的风险。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FSD测试里程已经超过了3亿英里,且测试里程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向上增长,特斯拉正在向完全自动驾驶目标迈进。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风险。

第四,政策滞后的风险。现在最重要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放开用户侧市场,推行实时电价。现在新能源汽车双积分价格偏低,激励作用不大,需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断优化政策,国家主管部门同时应当考虑碳市场政策,推行碳汇和碳税,使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的绿色属性获得变现机会。

第五,产业进程的风险。电动汽车初期发展急不得,现在新旧转换是拖不得。2030年市占率提升到70%以上这个必须作为目标。

两条腿走路应对常态化挑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现在国内保持或者扩大超大规模的汽车市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压力下,扩大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有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强,这就决定了油电结构性变化会提速。企业要尽快适应充分竞争和加速进化的常态,否则只能越来越被动。为了应对这种常态化挑战,张永伟建议,企业要转变过去量入为出的传统发展方式,要靠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走内涵式发展和利用社会融资扩大式发展相融合的道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称,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但在产业发展取得突破的同时,国际市场与竞争环境也日趋复杂,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仍存在一定的供应风险,产业内卷与企业盈利难等挑战依然存在。

“通过市场化的并购可以解决行业竞争压力的问题。”张永伟表示,企业间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有效运转,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应鼓励车企走出去,车企也应加强在海外的投资和生产布局,“通过全球化能够有效地利用好我们汽车超强的制造能力。”

2023年全球车市新能源渗透率将达50%

会议期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麦肯锡共同发布了联合研究报告《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揭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趋势。该报告指出,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会保持高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8000万台,其中新能源渗透率将达50%左右。根据该报告,全球汽车供应链将发生“两个变化”和“一个不变”:汽车供应链将从“全球标准化”转向“区域差异化”,以满足本土消费者需求,并从欧美推动创新发展为中国和欧美创新并驾齐驱。但不变的是,仍然没有国家能够在整车相关供应链上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全球汽车供应链的跨国合作将维持不变。

技术持续迭代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进入快车道。在电动化方面,到2030年,低成本(全球锂电池成本降低25%)和下一代电池技术创新(固态电池产业化),将推动油电同价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而在智能化技术方面,智能驾驶和生成式AI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技术迭代,有望促使各类高阶智能化功能及配置,从25万元人民币左右价格段下探到15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车型。

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重塑全球汽车工业格局。2030年,中国车企有望在全球销量前十大车企中占据多个席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表示,由于行业成熟度加速提升,汽车产业的集中度也将随之提升,未来中国销量前十车企市场份额有望突破90%。未来3~5年,中国车市将出现更多兼并购和深度合作,以通过规模效益的提升带动车企盈利性的改善。另悉,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将于3月15日至3月1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2024-02-29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