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 储能,即将大爆发!

 
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对我国GDP贡献超过三成,但庞大的产值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发布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其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31%。因此,建设零碳园区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零碳园区转型过程中,储能系统将扮演关键角色。同时,这一趋势也为工商业储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零碳园区的定义、实现路径以及储能系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零碳园区能源转型要从三方面入手

 

零碳园区的目标就是在园区运营过程中实现碳排量的全部中和,达到净零排放。这意味着园区所有运营活动,包括能源消耗、交通、生产和制造等,都要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

 

不同类型的园区特点不同,其零碳转型路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工业园区通常规模较大,能源消耗量高,重点关注绿色能源转型,港口物流园则注重绿色交通,而商务办公园主攻绿色建筑。值得注意的是,园区结构复杂,通常会采用多种转型路径并行推进,但绿色能源转型是所有园区都必须着重推进的关键领域。

 

 

为实现园区绿色能源转型,我们需要从能源供给、能源使用、能源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能源供给——清洁化、安全化

 

在零碳园区的打造中,清洁、安全的能源供给最重要的环节。能源供给清洁化是指在园区内因地制宜地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采用高比例绿色电力,绿电包括光伏、风力、生物质发电和氢能等多种,其中,光伏技术因成熟普及,成为园区绿电的主力。一旦园区绿电使用比例大幅增加,风光发电的不稳定性将对电网运行安全性构成挑战,引入储能系统则成为确保电网稳定的重要一步。

 

能源使用——高效化

 

除了稳定电网安全,储能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园区内绿电的有效利用率,利用电价政策降低用电成本。业内估算显示,引入储能系统可将园区的用能费用降低5%-10%,从而实现能源使用的高效化。
 
此外,园区内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引入一站式节能服务,也可以实现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全面提升能效。面对这种复杂、多层次的能源供给和使用需求,园区迫切需要采取更精益化的能源管理方式。
 

能源管理——精益化

 

能源管理精益化,是指园区引入数字能源监控平台,对绿电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分配,提高园区整体能效。

 

与此同时,优秀的数字能源平台还能够帮助园区积极参与电-能-碳等绿色权益交易,实现能源资产的增值。未来30年,二氧化碳管理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二氧化碳难以直观测量、定义和优化,需要依赖智能物联网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操作系统,以实现有效的计量、分析、优化、交易和认证。

 

 

 

零碳园区的实现离不开储能系统

 

在零碳园区的建设中,储能系统是实现能源供给安全化、高效化的关键。

 

 

具体来看:

 

提升园区绿电的利用率 

 

由于风、光发电存在波动性,容易出现供电不足或者过剩,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平衡能源供需,提高园区绿电的利用率,稳定电网。

 

利用国家分时电价政策获取收益

 

我国工商业执行分时电价政策,储能系统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差,削峰填谷,在电价低谷时,企业从电网购买低价电或者直接将光伏的余电储存起来,而在电价高峰时,将储存的电力释放用于生产。这种低充高放的用电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另外,各省也正在积极推动需求侧响应和电力现货市场政策,企业配置储能系统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储能系统作为备用电源,稳定用电

 

储能系统可以作为零碳园区提供备用电源,保障生产生活的稳定运行,降低潜在的停电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政府正在推行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鼓励分布式能源配备储能设备。“零碳园区+储能”不仅能够享受政策支持,而且一旦成功入选零碳园区示范名单,还能大大提升园区的形象和社会认同度。

 

 

其实,零碳园区与工商业储能之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储能技术的进步为零碳园区提供了安全、高效、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同时,零碳园区也为工商业储能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推动其不断创新和发展。零碳园区或成为工商业储能市场发展的最强引擎。

 

 

互促发展,零碳园区或引领工商业储能市场爆发

 

从规模来看,零碳园区的配储需求庞大,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拥有20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聚集了大量高耗能企业,普遍存在用电量大、碳排放高等难题,迫切需要进行零碳转型。同时,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指出,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染综合整治。这一政策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园区的规模。

 

所以,未来超大型企业的工厂在完成能源转型后,将形成一个独立的零碳园区。这些企业多数面临出口需求压力,随着欧美国家推行碳关税政策,大型企业需优先进行能源转型,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以锂电池企业欣旺达在惠州建设的零碳园区为例,园区综合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具备内燃机发电能力的燃气分布式发电设备;同时,配套建设了水蓄冷高效制冷机房以及充电桩。最终,通过数字化平台,让“光、储、充”实现了一体化管控和调度,使整个园区的综合能耗降低了10%-20%,绿色能源占比达到80%。

 

欣旺达惠州零碳智慧园区

 

而中小型企业可以借助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上的大型企业一起形成园区,通过园区管理方集中规划,进行能源转型。

 

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通过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很多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关键合作伙伴入驻园区,形成绿色可持续电池产业链生态。目前,该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远景为龙头,华景、万锂泰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这一模式通过集中规划和管理园区,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产业互动和协同发展。在园区内,工商业储能设备统一规划建设,为整个园区的能源体系搭建提供支持。

 

零碳园区的储能系统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园区的用电负荷和能源需求来确定,同时综合考虑储能系统的类型、容量、效率、时间、可靠性、安全性、成本和维护等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对储能建设、运营、运维企业的要求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今年以来,为了抓住零碳园区的“风口期”,阳光电源、时代星云、美克生能源等一大批工商业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其中,美克生能源凭借卓越的实力和全面的解决方案脱颖而出,可以为零碳园区提供储能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营、运维综合解决方案。

 

在零碳园区的储能系统规划中,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针对安全问题,美克生能源自主研发了PSS储能预诊断安全管理系统,可提前7—15天预警潜在风险,并主动进行运维以避免大量风险。针对经济问题,美克生能源提供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分布式绿色能源聚合增值方案,通过绿电来数字化管理系统,将电、能、碳聚合,助力园区实现能源精益管理。

 

结语

 

在工业园区碳中和政策的引领下,零碳园区建设正积极推进。储能系统作为构建零碳园区的关键技术,在高效利用绿色能源和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反过来看,零碳园区也为工商业储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为储能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来源:绿电来

 

2023-12-27 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