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西北首个光储氢热一体化项目建成

□ 张小宝

 

甘肃省张掖市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于近日建成。这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光、储、氢、热综合应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把外送之余的新能源电进行存储,并在“风光无限”的河西走廊探索绿色氢能多元应用。

张掖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由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所属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4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1000MW光伏发电、储能、氢能、综合加注站等。

该项目负责人邓其国介绍,近年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由于其“看天发电”的不稳定性,新能源电力仍面临着“白天用电低峰送不出电”和“夜晚用电高峰发不出电”的矛盾,该项目将针对上述难题,对外送剩余的发电进行消纳。

“把白天发的电储存起来,待晚上用电高峰时再外送,还有剩余的电可以通过电解水途径制氢。”邓其国解释说,光电储能的原理,就是把一个集装箱大小的储能电池当作“超级充电宝”,不仅可以固定外送电力,还能以移动式的电源形式向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提供应急电力保障,且价格低于市场电价。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风光资源丰富,是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组成部分和甘肃电力输出重点市,也是中国“沙戈荒”大型风光发电基地重点规划区域。目前,当地已被列为甘肃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

该项目将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氢能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张掖市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未来将推动电能与氢能、储能与电能融合发展,助力保障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

张掖市成本监测与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田学飞表示,下一步,张掖将牵头制定“河西氢能示范走廊”建设计划,协同布局绿氢制、储、运、加、用基地,挖掘河西地区在绿氢制储、化工消纳、氢车替代等方面的潜力,加速形成氢能产业集群。

作为一家为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全产业链服务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中国能建紧跟氢能高速发展、市场需求井喷的脚步,明确将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作为公司业务重点。2022年1月,中国能建成立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统筹引领集团氢能业务发展,开展氢能前端技术研究,探索氢能商业模式,全面布局氢能产业链,推进氢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终端领域的低碳化应用。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签约多个氢能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

2023年1月3日,中能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风光制氢制氨综合示范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批复。该项目总投资23.15亿元,规划建设210MW风电、50MW光伏、39MW/1h电化学储能,年生产绿氢1万吨、绿氨5.7万吨。3月20日,在内蒙古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项目签约仪式上,中国能建与内蒙古就中能建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绿电制氢制氨综合示范项目签约,该项目计划2024年12月投产。

3月7日,中能建甘肃酒泉风光氢储及氢能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化工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据悉,该示范项目总投资约76.25亿元,拟建设年产1.7万吨氢、3.9万吨合成氨的氢能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额39.2亿元,建设内容包含新能源255MW、年产绿氢7000吨、年产液氢330吨/年、年产合成氨9000吨/年~20000吨/年,并配套建设300MW新能源上网竞配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甘肃首个集气态和液态绿氢、绿色合成氨于一体的氢能综合利用项目,有助于传统化工产业深度脱碳,完善当地氢能产业链布局,稳定绿氢绿氨供应市场,推动当地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构建。

4月25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与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及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就中能建巴林左旗绿色氢基化工基地示范项目签署《绿色氢基化工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该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2万吨电解水制氢设施、年产10万吨低压合成氨装置和综合加能站,项目涵盖制氢、加氢、氢能化工、氢能装备等全产业链条。

5月12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与鹿泉区政府就中能建石家庄鹿泉区光伏制氢及氢能配套产业项目签署投资开发协议。该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项目涵盖电解水制氢、综合加能站以及风电光伏等,并致力于推动氢能研究院的组建与运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该项目日前已获得备案。

5月29日,中能建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获吉林省能源局批复。该项目是吉林首批“氢动吉林”大型氢基化工示范项目,总投资296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60万吨绿色合成氨/醇和氢能装备产业生产线。一期项目投资10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90万kW新能源,年产4.5万吨电解水制氢、20万吨级柔性合成氨和2万吨绿色甲醇。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能建在氢能业务领域将紧紧瞄准建设成为氢能源产业领军企业这一发展目标,为贯彻执行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