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光伏”的新地图即将“解锁”

□ 吴 昊 张小宝 陈学谦

 

随着光伏发电逐渐从新增电源主体向存量主体转变,多能互补等光伏发电与其他能源或产业融合的“光伏+”模式也层出不穷。在这一趋势下,光伏正在不断为千行百业“赋能”,光伏“无处不在”的“新地图”将逐渐“解锁”。

水风光氢“组合拳”探路

在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柯拉乡的高原上,上百万块蔚蓝色的光伏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与群山连在一起,如同起伏的海洋,远远望去蔚为壮观。今年6月25日,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在此并网发电,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是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据悉,雅砻江干流全长1571公里,两岸风电光伏资源丰富、沿江抽水蓄能站点众多,可形成总规模超1亿千瓦的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通过水电与光伏发电、风电“打捆”外送,实现水风光一体化发展,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和提升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供给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建设雅砻江、金沙江上游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的建设,将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出积极探索。

在“水风光一体化”等多能互补模式逐渐发展成熟的同时,随着氢能在近年来日渐火热,通过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也逐渐成为未来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的一把钥匙。而由于氢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将绿电制氢与绿色化工、氢冶金等应用耦合,成为绿氢的重要发展方向,也为“光伏+”和多能互补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当前,绿电制氢与绿氢应用耦合的模式,在国内已开始探索。2021年4月,宝丰能源“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投产,该项目包括20万kW光伏发电装置和产能为2万Nm3/h的电解水制氢装置,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2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5万吨。

而在今年6月30日,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投运产氢,通过300兆瓦光伏发电、电解水制取的绿氢,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标志着我国万吨级绿氢炼化示范项目获得成功。

“光伏+”模式遍地开花

当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大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同时,在“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等政策支持下,分布式光伏也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7亿千瓦,已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持续增长、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将使光伏发电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模式愈发多元化、跨界融合趋势愈发凸显。在这一趋势下,光伏正逐渐赋能诸多行业和领域,“光伏+”模式也逐渐走向“遍地开花”。

例如,在乡村,光伏与农、林、牧、渔结合形成的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渔光互补早已成为成熟的“光伏+”模式。随着“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等工作的推进,随着正泰新能源等传统户用光伏企业的持续发力和创维光伏等“跨界玩家”的强势入局,光伏正在成为推动乡村绿色振兴的“主力军”。

随着光伏成本的持续降低和建筑节能要求的提出,光伏与建筑结合的趋势应运而生,安装光伏成为打造低能耗绿色建筑最有效的方式。近年来,隆基绿能、东方日升、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布局,众多BIPV、BAPV产品进入市场,预示着光伏建筑的巨大蓝海正在显现。

此外,光伏助力交通变革和荒漠治理,光伏与储能、微电网、智慧能源、数据中心等众多领域的融合,都将随着光伏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落地,在未来“各显神通”。

新“地图”如何“解锁”

随着“光伏+”模式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光伏发电未来将呈现“无处不在”的格局,而近年来,政策在支持“光伏+”发展方面的持续加码,将加快这一趋势的到来。

在国家和诸多地方政府的“十四五”规划中,“光伏+”都被视为规划期内发展的重点,“光伏+”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而在近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对包括分布式光伏在内的光伏发电实现全覆盖,也将为“光伏+”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推广带来更多的助益。

为进一步鼓励“光伏+”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光伏+”应用场景融合创新,首倡“光伏+”理念的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联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多个国家级能源智库,定于2023年8月30日在京举办“第六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

作为以倡导“光伏+”理念为宗旨的行业盛会,“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五届。2016年初,三北地区光伏发电“弃光”严重,为鼓励光伏跨产业融合发展,缓解土地、消纳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能源局主管领导经过深入调研,科学借鉴“互联网+”思维,不失时机地提出“光伏+”的概念,倡议“光伏+加出无限可能”。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顺应产业潮流、引领行业发展,携手行业智库搭建交流平台、以会为媒打造年度光伏跨界盛会。

本次论坛针对光伏产业深度跨界,绿电转化助力“双碳”目标等问题邀请各方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期待光伏产业继续开拓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带来越来越多的综合效益,实现更高质量跃升发展。

2023-08-09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