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多措并举推进新能源大基地高质量建设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我国积极开展陆上风光基地、海上风电、水风光一体化、抽水蓄能、分布式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建设。
我国多措并举推进新能源大基地高质量建设,应从以下八个方面着力。
坚持底线思维,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2022年初以来,我国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电力、煤炭供应区域性、时段性紧张风险凸显,极端条件下能源供应保障不确定因素快速增加,迫切需要我国能源领域绿色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全球能源安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统筹协调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在保供中的角色定位。统筹谋划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关系,衔接开发时序和退役时序,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防范和化解绿色低碳转型的伴生风险。
多能互补促进新能源消纳与电力平衡。推进新能源多能互补、大区域时空互补等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长中短期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解决电力电量平衡问题,提升能源安全性、灵活性和综合利用效率。
加强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破解新能源保供瓶颈。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及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基础,建立高精度、高可信度的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提升风电光伏发电消纳能力。
科学合理确定利用率指标。按照合理电价水平,考虑一定的新能源弃电率,可降低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系统额外投入等投资成本,同时提高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投资收益。
促进各类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调发展。在风电、光伏弃电时段进行储电,或转化为冷、热、氢、氨等方式进行存储,可实现电力跨小时、跨日、跨季节存储与转移,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健全体制机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推进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机制建设,完善电价市场机制,建设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碳市场、绿证市场。在机制设计时需要考虑新能源与常规电源以及用户的配合机制,协调市场内多利益主体,实现价值提升和价值创造。
绿证和绿电交易是支撑我国绿电发展的重要抓手。国际方面,绿证和绿电交易有助于消解国际碳税贸易壁垒,促进绿电快速发展;国内方面,绿证和绿电交易有助于盘活环境价值市场化流转,引导绿电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