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7版
06版
08版

“剑桥能源周”聚焦能源、气候和安全

——探讨应对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双重挑战方案

 

 

 

 

3月6~10日,国际能源界高端会议“剑桥能源周”在美国“能源之都”休斯敦召开,重点讨论如何应对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图为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剑桥能源周”上,人们参加“创新集市”的一场活动。

新华社发(陈 晨 摄)

 

3月6~10日,国际能源界高端会议“剑桥能源周”在美国“能源之都”休斯敦召开,重点讨论如何应对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

今年会议主题为“航行在波涛汹涌的世界:能源、气候和安全”。主办方标普全球公司表示,近一年来,在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连续冲击下,能源市场剧烈动荡,能源安全重新成为各国政策优先取向。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许多国家在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能源转型之间感到两难。

“剑桥能源周”是标普全球公司组织的年度全球性会议,是能源行业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之一。据主办方介绍,今年共有来自全球逾9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代表参会。

议题广泛,氢能热度高

今年“剑桥能源周”议题广泛,涵盖疫后全球经济复苏、美国能源政策、战略矿产供应链、电气化、全球贸易、能源融资、极端气候等。在传统能源领域,天然气话题明显升温;在新能源领域,仅以氢能为主题的会议就有80多场,热度之高引人注目。

今年“剑桥能源周”显著扩大了“创新集市”类别的会议规模,更加关注变革性技术和创新,热点议题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器人技术、区块链、增材制造、能源效率和连通性、最新脱碳技术及案例研究等,主讲者来自传统能源公司、220多家初创企业及众多科技和投资公司及学术机构。

高校历来是科技创新重镇。“剑桥能源周”设立的“高校新鲜事”今年请来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赖斯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人员介绍其尖端研究项目。能源与技术如何融合并催生创新,被视为应对能源安全和转型双重挑战的最前沿。

多项能源转型新技术亮相

“剑桥能源周”会议期间展出的众多能源转型新技术备受关注。

分布式电网可以有效避免电能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不稳定性,然而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歇性,需要解决电能存储问题才能发挥分布式电网的优势。“剑桥能源周”会议期间展示了美国Urban Electric Power公司开发出的一种可充电锌镁电池。据悉,这种创新型锌镁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上千次,有望为能源存储提供一种廉价且应用性广的解决方案。

另一家美国公司Quaise设计的毫米波钻井系统也引人注目。毫米波是微波的一种,但比家用微波炉的能量强约1000倍。相比传统钻井技术,毫米波钻井系统能够更便捷地达到基岩地层并获取高温地热资源,成本也更低廉。

长期以来,石墨电极一直是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未来对石墨电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石墨资源不仅有限,且使用传统工艺生产石墨电极有成本高、周期长和环境影响大等问题。美国Saratoga Energy公司展示了其研发的将二氧化碳转化成高质量石墨电极的技术,可以将生产成本降至原有工艺的约1/5,并能将生产时间从4~5个月缩短到一周以内。从碳足迹角度来看,这项新技术流程不但没有排放,还会吸收二氧化碳。

节能材料方面,会议期间展示的一种新型二氧化硅气凝胶令人眼前一亮。据研发这种凝胶的Aeroshield公司介绍,它是基于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发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通过研究其纳米结构改良而成。这种新型二氧化硅气凝胶具备超强隔热、超轻和防火等特性,在双层玻璃中涂上几毫米厚这种凝胶,可使建筑隔热能力提高50%。该材料应用可望大大减少因玻璃窗产生的能耗费用。

会议期间还展示了一种电能合成燃料,它是将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和用可再生电能生产出的氢气相合成的一种燃料,可以无须改造内燃发动机就直接加入普通汽车油箱中,因而有望成为汽油等化石燃料的替代品。

国际社会应团结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候任主席苏丹·贾比尔在“剑桥能源周”会议主旨讲话中强调,国际社会在应对能源困境和气候变化方面需要团结一致,采取更多行动。

苏丹·贾比尔表示,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挑战,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团结一致采取全球性解决方案”。他呼吁,通过团结、有行动力和包容性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使所有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从而早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苏丹·贾比尔敦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应对气候挑战方面“做得更多,做得更快”。他还呼吁,对国际金融机制“进行根本性改革”,促使清洁技术投资更多流向发展中经济体。“2022年全球在能源转型方面投资约1.4万亿美元,但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全球能源转型所需投资‘是这个数字的3倍多’。与此同时,目前仅有15%的清洁技术投资流向全球约80%人口居住的发展中经济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对国际金融机构和多边银行进行根本性改革,以释放优惠融资、降低风险并吸引更多私人投资……我们必须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苏丹·贾比尔说。

(本报记者曲静怡综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