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7版
06版
08版

统筹安全与低碳 多能互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吴 昊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呈现新局面,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进入新阶段。”2022年12月28日在京举行的《中国能源展望2060》发布会和2023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使命,能源行业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当好节能降碳的“排头兵”。同时服务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目标。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行业正加快演变重构。根据《中国能源展望2060》(以下简称《展望》),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预计2030~2035年达峰,峰值约60.3亿吨标煤;预计我国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峰,剔除原料用能的固碳部分后,峰值约99亿吨,2060年降至17亿吨,将通过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碳汇等实现碳中和。

首要任务

实现能源安全稳定

2022年,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凸显。在任京东看来,地缘政治紧张、经济格局演变叠加,国际能源市场动荡、能源供需格局加速重塑,能源安全已成为各国维护国家利益安全的关键领域。他指出,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首要任务,要绷紧能源安全这根弦,夯实能源基础供应能力和实现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赵东指出,从全球来看,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加剧,乌克兰危机叠加油气上游投资不足,引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能源格局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从国内看,我国煤炭消费占比高、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能源产销时空错配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下,如何做到“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2022年欧洲地缘危机爆发,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低碳转型艰难前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柯晓明在介绍《2023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时表示,2022年,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加剧,高气价导致天然气消费萎缩,石油和煤炭消费小幅增长。

柯晓明强调:“展望2023年,全球能源供需仍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次能源消费增速降至2.2%。2022年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23年我们判断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复苏。天然气方面,2022年是负增长,到2023年是低增长。2022年是亚洲的天然气一部分转向欧洲市场,而2023年亚洲和欧洲可能会争夺天然气市场。”

对我国而言,能源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能源安全的内涵正变得更为复杂。根据《展望》,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时间,时间很短,所以试错空间小,在路径选择方面要科学论证,技术攻关方面要加快步伐,更好地贯彻先立后破的原则。同时,在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方面都要保留技术冗余能力。

必由之路

绿色低碳引领增长

实现能源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戴宝华指出,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并在“1+N”顶层设计逐步出台之后,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被定位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中国的能源转型如何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如何构建,成为新目标新要求下需要加紧研究的问题。

随着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清洁能源发展不断提速。柯晓明表示,非化石能源在中国、欧洲、美国的带动下,占比达到20%,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速在6.9%左右。他指出,展望2023年,由于经济活动的复苏,能源消费增长将在2.8%左右,增速比2022年略高。

“在全球能源转型中,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据柯晓明介绍,中国积极通过增加非化石能源供给,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提效等手段,有力实现了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跟2016年相比,2022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12%,碳排放强度下降16.2%。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展望》显示,2020~2030年,我国天然气、光伏、风电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贡献合计占比要达到91%,煤炭是这个时期内唯一出现消费量下降的能源品种。而在2030~2060年,化石能源减量约31.5亿吨标煤,风电、光伏将成为对冲化石能源降幅的主要能源。

其中,天然气是能源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桥梁能源”。根据《展望》,当前到2025年前为稳健增长期,该阶段气价预计总体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煤炭在电力及终端领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用气潜力释放,预计期末消费量为4300亿方。而2030~2040年为稳步达峰期,预计2040年消费量达到6155亿方峰值;2040~2060年是平稳下降期,该阶段天然气在存量领域也开始逐步被电力和氢能替代。

多元融合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随着装机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发电占比的逐渐提升,清洁能源的结构也将随之变化。戴宝华指出,从非化石能源发电结构来看,目前是以水电为主,远期将以光伏和风电为主,在初期扩张阶段受成本技术等限制,各非化石能源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水电仍是第一大非化石能源,但对于发电增量贡献最大的是光伏和风电。他认为,在快速成长阶段,第一大非化石能源从水电向风电、光伏顺势切换。

《展望》显示,在2045~2060年,非化石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75%,并逐步增至90%以上,同时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戴宝华强调,在这一阶段,各品种共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发展完善,而光伏将持续作为第一大电源。

根据《展望》,光伏将经历加速部署和全面发展两个阶段:2020~2045年,光伏处于加速部署阶段,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电网消纳能力提升的共同推动下快速增长,预计2040年左右成为我国第一大电源;2040~2060年进入集中式与分布式全面发展阶段,其中分布式光伏发展是用户侧,兼具发、用电双重属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预计2060年光伏发电量达到约5.5万亿千瓦时。

据悉,大规模、高比例的清洁能源,通过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保障稳定、安全的能源供给,正是新型能源体系的主要特征,也是当前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方向。柯晓明表示,“展望未来,能源行业将加快推进以低碳、安全为新特征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柯晓明认为,新型能源体系包含三个内涵:一是强调能源安全;二是发展清洁低碳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三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工业产业链和供应链。他表示,“对于能源化工行业来说,就是要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以及绿色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