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领跑者基地验收情况良好 创新模式助力能源转型

发布时间:2017-5-23  来源:光伏們  记者:臧 超

 

522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山西省发改委作为指导单位,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国改革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暨领跑者基地经验交流会在山西大同如期举行,来自各级地方政府、光伏企业等600余人参与了此次盛会。

  如果不是全国第一个光伏领跑者基地落户于此,山西大同可能还一如历史遗留的称谓——“煤都”一样留存在世人的认知中。20156月,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先进技术基地正式获批,2016630日,13个项目如期并网,截至目前验收也基本完成。

  随着大同领跑者基地模式被认可,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走上了利用光伏进行能源转型或者城市治理的道路。大同模式既为光伏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以开拓的道路,同时也成为能源转型的典型代表。

  这一点也得到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张晓东处长的认可,张晓东在致辞中指出,“山西是五大能源基地之一,号称煤海,作为传统煤炭基地,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能源管理必须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大同经过几年的探索事件,已经走出了成功的路子,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阶段,贯彻十三五纲要,去年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为主线,提供能源消费革命。大同在能源发展创新实际上很好的贯彻了能源规划的一个扁平。”

大同领跑者基地到底“优”在哪儿?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会议不仅吸引了光伏业内众多知名企业,也邀请了包括河北省能源局、安徽省发改委等多个省市级能源主管部门的参与。大同之所以吸引了如此多的关注,与领跑者基地模式的成功不无关系。

  在会议致辞中,曾一手打造大同市光伏领跑者基地的大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安全对大同基地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阐述,也点明了大同模式之所以成功的要点。

  第一,大同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来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高强度的煤炭开采给大同带来了占总面积12%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20138月,中国国际太阳能竞赛在大同市举办,大赛为大同建设新兴综合能源基地拉开了序幕,同时开启了大同市建设新能源示范地的工作。截至2016年,大同市光伏电站的规模由201310万千瓦达到了155万千瓦,占山西总规模的53%左右,风电规模达到了165万千瓦,占全省风电规模的23%左右。

同时,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大同把光伏电站的建设与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山西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将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的设想上升为国家示范基地,也就是光伏领跑者的高度,定位为全国光伏新技术的示范地、实践地、聚集地。2015625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启动了大同光伏发展领跑基地,一期装机100千瓦,于2016630日全部顺利并网发电。

 

3051 

图为光伏发电项目

 

  日前,经过的水规总院的多方面验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产品上看,单晶最高17.74%,最低就是入门标准17%,多晶组件转换效率最高17.2%,最低是16.5%,逆变器效率达到99%以上,应该说属于领先的地位。

  第二,政策力度好,为了顺利实施领跑基地项目,山西省出台了关于开展光伏发展项目使用林地的实施意见,大同市也出台了相关的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使用领林地政策,协调各部门不征收税,从政策上为光伏基地建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三,模式的创新。基地项目采取了竞争性选择投资主体,入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投资大同基地,投资企业与政府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同时,对基地项目,大同市政府明确了市县服务、平台服务三个机制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建设条件。

技术先进性与示范性为验收重点,大同领跑者基地验收结果良好

此次会议上,大同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明生就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验收情况进行了介绍。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验收工作在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能监办等单位组成的监督委员会监督下进行;验收工作由大同市发改委组织,委托水电总院牵头的验收委员会具体负责。验收委员会下设专家咨询组、综合组、运行数据组、检验检测组等四个小组,其中:专家咨询组由水电总院组织业内专家形成,为光伏基地验收工作提供技术咨询;综合组由水电总院承担,负责汇集相关数据并组织业内专家进行综合评价;运行数据组由中国电科院承担,负责提出光伏电站运行监测数据和试验平台检测数据;检测检验组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鉴衡认证中心承担,组件抽检机构采用交叉检测的方式确定。

按照《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验收工作方案》的要求,基地验收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对基地建设成效、基地先进技术指标、基地示范性实践成果和基地公共服务进行客观验收和综合评价,为国内其他基地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验收本着“公开公平、共同参与、突出重点、随机交叉”的原则,将技术先进性和示范性作为验收的重中之重。验收分为两个层面工作同时进行:一方面是对项目单体进行验收,另一方面是对基地整体进行验收。

  (一)基地建设程序完善、工程质量合格,符合各专项验收要求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总建设规模为100万千瓦,包括710万千瓦和65万千瓦的单体项目。每个项目在备案、规划选址、安全评价、地灾评估、林业、接入系统、水土保持、环评保护、地基稳定性等方面开展了相应工作,符合光伏和相关建设行业的管理程序要求。基地13个项目于2015923日同步开工奠基,2016618日中电国际项目成为首个并网发电项目,相继华电、中广核、京能、同煤、英利、联合光伏、晶科、正泰、晶澳、阳光、三峡、中节能紧随其后,至2016630日基地项目全部顺利并网。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各项目建设单位针对项目特点采取了有效的施工安全措施,并通过建立和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了施工现场的全过程安全,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项目建设单位均建立了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工程质量总体处于受控状态,基地全部项目均通过了由山西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组织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程总体质量合格。基地13个单体项目均完成了并网专项验收及消防专项验收,基本完成了水保、环保验收。

  (二)基地技术先进,主要设备全部达到了“领跑者”先进指标要求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采用了多种技术综合示范、多方位保障先进技术指标实现的方式保障基地示范效果。如采用各类高效组件、通过双轴跟踪支架等多种组件调节方式提高发电量、示范1500V系统提高发电效率、采用4G无线通信技术降低运维成本等。根据基地验收方案,在技术先进性方面,重点对基地内各投资企业采用的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等主要设备先进性进行验收。

  根据现场检查结果,13家光伏电站逆变器资料核查和外观检测均满足要求;接地电阻测试多数逆变器接地电阻检测结果较大;上能集散式逆变器、华为组串式逆变器、阳光组串式逆变器现场检测的最大转换效率达到99%以上,其它设备现场检测转换效率也达到了领跑者技术标准,检测达标率100%

  (三)基地建设成果达到了示范目标

  大同市和各企业根据采煤沉陷区建设条件以及光伏领跑者基地管理和技术要求,在组织管理、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林光互补、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障了基地建设进度和示范作用,基地示范效果良好。

  1、基地实现了建设公平市场和资源竞争性配置示范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在规划和实施方案研究阶段就在国家能源局和山西省发改委的指导下,多次听取行业技术研究机构和专家意见,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提出了维护市场公平统一的资源竞争性配置方案,经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性评优,在全国首创示范了优选业主、建设监督和后期检验评估全过程的资源配置使用共轭机制,选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投资企业,建设了全国统一公平市场机制,实现了基地资源的竞争性配置。

  2、基地项目政府服务过程实现了普遍优化

  在大同光伏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大同市政府统一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一个窗口对外”的模式组织办理项目相关前期手续。基地并网工作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调度机制,多个企业主动承担了自身工作以外的任务,帮助其他企业加快并网进度。由大同基地办牵头,协调国投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和开发企业,采用“时间倒逼进度”的方式,即时沟通联络、每天盘点安排,高效履行并网程序,使基地并网工作高效进行,基地13个项目从618日到630日陆续并网,对基地优化普遍公共服务、提高建设效率方面做出了全国性表率。

  3、基地建设是落实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示范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供应的模式,合理利用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后的闲置土地,以林光互补的模式,在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实施项目建设,落实了土地等关键生产要素的结构性供给侧调整。通过基地建设,提高了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比例,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供应,通过电能替代的模式实现了能源供给结构的有效改革。通过基地建设,有效推动了大同从以煤炭开采为核心的传统煤炭基地向光伏等综合能源基地转型的产业供给侧改革。大同基地的建设,从土地、能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为传统能源基地提供了有效的示范。

  4、基地建设有效探索了林光互补建设模式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为推动我国灌木林地和宜林地开发光伏起到了关键示范作用。按照“转型综改试验区”可以先行先试的要求,大胆尝试将光伏电站建设在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后的闲置土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林光互补一体化”模式,积极尝试流转使用宜林地、灌木林地和无立木林地,以光伏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一、二、三”产规模化立体发展。

  大同光伏示范基地13个光伏项目共计使用土地4.96万亩,其中林地面积4.38万亩。在林地中大部分为灌木林地,其他为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等,绿化覆盖率低。按照“林光互补一体化”模式建设要求,全部实施就地造林绿化,区域内的森林覆盖率可达到100%。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林光互补一体化”的先行先试工作,为全国土地综合利用提供了积极示范。

  5、基地建设效果实现了沉陷区综合治理目标

  为了确保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质量及项目、人员、设备安全,基地对沉陷区进行全区域沉降观测,通过固定观测点和卫星观测数据对基地整个区域的沉降情况进行全时监控,并绘制全区域地形图。对沉陷较严重的区域进行标注,对危险区进行实时监控和沉降报警。通过沉陷区长期变化观测数据,为后续沉陷区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结合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和林光互补工程,对沉陷区进行初步的填埋、加固、绿化,防止水土进一步流失。通过多种措施,实现了盘活沉陷区废弃土地资源、造福当地群众的综合治理效果。

  (四)基地阶段性运行成果体现了良好的运行水平

  基地运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发电量和系统效率等反映光伏度电成本的指标。为保障评价基础数据误差最小,选择各项观测数据完整率较高的时段作为典型评价时段。经统计,取110日至214日、总计35天。为保障各项目间评价结论的公平一致性,对各项目资源、发电能力等采用同等条件参数。其中,各项目太阳能辐射数据以基地统一为各项目安装的辐照仪观测数据为准,发电能力以各项目35千伏变电站出口侧发电量为计量点。

  基地统计时段内累计发电量达到1.5亿度,发电能力高于可研阶段设计发电能力,且高于同等资源水平条件下光伏电站发电能力,具备较好的运行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

大同模式开启了我国光伏行业快速推动度电成本下降的先河,在接下来的领跑者基地中,如何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也将领跑者项目的最终目标。


2018-09-26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