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数智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

□ 吴 昊 田孔社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逐步构建,加快推动能源革命和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进程中,数字化革命与能源革命的深度融合,通过“数智赋能”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发展,将成为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日前,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的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与会者关注的重要话题。山西省常务副省长张吉福表示,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持续开发利用,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成为当前的关键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20年,我国能源二氧化碳总排放达到98亿吨,“要实现碳减排,我们就要抓住能源这个主要方向”。

汤广福认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总体路径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互补的电力系统,要具备电源清洁化、柔性化、数字化等特点。在2031年~2050年,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电量要取代传统电力占据首位,2051年~2060年,风电光伏的发电量要提升到60%。

“中国正在不断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这完全契合全球电力行业转型的趋势。”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表示,电力行业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提升终端用户电气化水平,采用风能、太阳能等多样性的可再生能源,是电力系统重组建设的重点。

在张吉福看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部署,为中国电力系统变革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路径。他强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一场广泛而长期的变革,需要集聚各方的智慧与力量,架起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路径桥梁。

对此,中国华能集团总经理邓建玲表示认同。“我国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87%,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46%,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电力行业将发挥关键作用。”他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力。

当前,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融合日益紧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易昌良认为,在新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方向下,通过数字化推动能源电力供应绿色发展,是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可靠高效的重要途径。

易昌良表示,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重构能源生态系统方面,首先要注重建设高质量数字电网,提升能源产业数字化能力;其次,应聚焦研究数字电网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再次,要积极探索数字能源的新产品、新市场,形成价格发现机制,建设能源数据要素市场。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数字化转型提供着重要的助力。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介绍,数字化手段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有很多应用场景。例如,电网数字化提升了资源效率,减少资金投入,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

孙正运强调,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预判新能源波动,统筹源网荷储资源,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预控电源和电网输变电设备的潜在风险,实现电能高质量可靠供应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电力系统将持续向电力化、数字化融合。”邓建玲表示,数字化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手段,通过高度智能化决策、数字化控制,支持有效联动、有机融合,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建广泛互联、智能互动、安全可控的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