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广东深圳市出台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示范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1000辆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行动计划》紧紧围绕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着力解决氢能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不高、氢源供给不足、用氢成本过高、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及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推动自主创新、产业生态、示范应用实现突破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发展规模及产品应用示范推广等方面实现明显突破,形成产业链基本自主可控、空间布局合理有序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初步实现氢能商业化推广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建成氢能标准研究、检测试验和安全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深圳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氢能领域国际国内标准不少于20项,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不少于15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部分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产品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产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建成2个功能配套齐全、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氢能特色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重点领域优质企业,实施一批重大中试和产业化项目,在氢能高附加值领域形成一批成熟产品,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示范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1000辆,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0座,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及备用电源应用不少于100套,示范氢能船舶1艘~3艘、氢能无人机及共享单车、生命健康等新兴及交叉领域不少于100台(套)。
打造氢能核心技术策源地和先进制造集聚地
围绕制氢、氢气储运、氢能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氢能产业关键领域布局实施一批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围绕海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液态有机物储氢、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技术等下一代氢能前沿技术布局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在电解水制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燃料电池电堆等氢能关键领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国内外氢能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和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力度,定期遴选一批表现突出的带头人进行重点培育;支持围绕氢能基础与管理、氢制备与提纯、氢储运与加注、氢能应用、氢能检测及氢能安全等上、中、下游各环节开展标准研制。
支持以龙岗国际低碳城、龙华求雨岭为核心建设市级氢能产业园区,鼓励大鹏新区、盐田区等结合实际规划建设区级氢能产业园区;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建设氢能领域标准研究、检测试验和安全运营监测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氢能产业综合服务能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技术较为成熟的氢能领域企业,支持企业实施中试和产业化项目;围绕深圳市氢能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引进一批国内外具有产业技术引领作用的氢能优质企业或投资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电堆、双极板、膜电极、空气压缩机、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氢气循环系统等氢能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
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基地和全方位配套服务体系
推动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广,充分发挥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低碳无污染等技术优势,率先在重载及长途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应用推广;推进在分布式发电及备用电源领域试点应用,结合公交综合场站、绿色建筑、产业园区、大型数据中心等用能需求,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试点应用;探索氢能在新兴及交叉领域应用场景,率先在海上行政执法、消防救援、电力线路巡检、工业测绘等领域开展氢能动力船舶、氢能无人机应用示范。
支持加氢站布局建设,根据深圳市现有及未来计划布局的氢能应用示范实际用氢需求,加快布局加氢站建设;完善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明确审批监管事项;降低氢能产业终端用氢成本,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加氢站内电解水制氢,用电价格执行蓄冷电价政策,允许发电厂利用低谷时段富余发电能力电解水制氢;完善氢气综合输运网络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并行发展气氢拖车、液氢槽车等多元化氢气运输方式,小范围试点管道输氢;强化氢能行业交流合作,支持围绕氢能领域举办高端论坛和展会等活动,开展行业交流、技术研讨、产品展示等。
- 2023-12-20
- 2023-12-20
- 2023-12-20
-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