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争做“双碳”路上的一支劲旅

中国能建坚持绿色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争当氢能“排头兵”,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能建特色的“3060”系统解决方案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于4月20日~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论坛年会服务保障工作突出“绿色办会”特点,在绿色交通、绿色循环、绿色倡议等方面推行系列举措,为论坛年会增添绿色元素。图为中国能建参展人员介绍如何通过数能融合实现精准、高效利用能源。新华社记者 丁洪法 摄

 

近年来,在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能源央企纷纷布局氢能领域。2021年年底,中国能建斥资50亿元成立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引领集团公司氢能业务发展,成为集团公司氢能源全产业链和一体化发展的平台。

 

□ 吴 昊 李 婷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能建履行央企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使命。”4月21日,在海南博鳌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外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介绍,中国能建坚持绿色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能建特色的“3060”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打造了氢能等领域发展平台。

当前,新一轮的“氢能热”席卷全球,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路径。在国内,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和一大批企业与社会资本的入局,氢能产业发展也逐渐步入“快车道”。其中,中国能建作为大型能源央企,正在以布局氢能服务“双碳”战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一支“劲旅”。

斥资50亿“登场”

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近年来,在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能源央企纷纷布局氢能领域。2021年年底,中国能建斥资50亿元成立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引领集团公司氢能业务发展,成为集团公司氢能源全产业链和一体化发展的平台,氢能业务投建营一体化平台、产业化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应用平台,以及集团公司境内外氢能源相关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的实施主体。

据了解,中国能建对氢能产业的“青睐”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该公司就开始对氢能进行前瞻性研究,牵头承担和参与了多个国家级氢能研究课题,在绿氢生产、氢能储运、氢能高值利用等领域都进行了多个EPC总包建设和自主项目开发。

去年6月,中国能建率先发布了《践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提出将围绕“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基本点”践行“3060”战略目标,布局氢能产业,成为中国能建面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庄严承诺作出的战略选择。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实现‘3060’目标必须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而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载体就是电和氢,在动力、储能方面两者具有互补性,作为无碳工业原料,氢具有不可替代性。”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京光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能建始终秉持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与担当,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把企业战略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忠诚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全力服务人民需求,勇当值得信赖、值得依靠的央企典范和“排头兵”。

在李京光看来,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能建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执行国家能源转型政策、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未来,中国能建将依托氢能公司开展氢能前端技术研究、探索氢能商业模式、全面布局氢能产业链,推进氢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终端领域的低碳化应用,并完善“风光储充换氢”供能体系,争当氢能领域的“排头兵”。

攻坚“卡脖子”技术

直面绿氢发展瓶颈

随着全球范围内掀起“氢能经济”发展热潮,这一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李京光表示,“未来,氢能技术将是提升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颠覆性技术,能否抓住氢能产业发展的机会并占领制高点,关系到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工业体系中的竞争位势。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就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面对氢能产业亟须核心技术突破的现实,中国能建将目光锁定在产业链中的诸多“卡脖子”环节。在李京光看来,氢能技术链条长、难点多,我国现有的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实用需求,亟须从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氢储能系统等主要环节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

为突破这些产业发展瓶颈,去年,中国能建首次以“揭榜挂帅”的方式设立了“氢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由氢能源公司牵头,组织了10余家子企业和清华大学等外部合作方,聚焦电解水制氢装备、副产氢高效利用、液化氢储运、大规模绿氢应用和氢能商业模式五个课题,在氢能的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全面研发核心技术、装备、工艺包,力争形成示范工程,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占领的氢能技术高点发起全方位的追赶和挑战。

据李京光介绍,在推进绿氢项目时,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发现,传统的冶金、水泥、化工等难以脱碳的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一方面,国家的“3060”政策对其减碳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欧美、日本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的绿色能源和绿色产品壁垒已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出口和销售。他强调,“传统工业领域要达到减碳的目的,用氢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目前绿氢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个主要的瓶颈——储运环节。李京光表示,中国能建正通过开展绿氢甲醇、绿氢合成氨的方式来突破储运瓶颈。一方面,甲醇、合成氨可以便捷廉价的液体形态运输,降低氢能的储运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传统化石能源价格的攀升,绿氢经过深加工制成甲醇、合成氨,其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同时,绿氢甲醇、合成氨作为能源,可以直接驱动燃料电池,甚至可以用于与其它燃料混合燃烧发电。李京光表示,“这些都是能建集团目前探索出来的有效利用氢能的途径。”

在产业发展热度持续升温的一片“繁花似锦”中,中国能建一方面对氢能发展前景满怀信心,另一方面则将更多的目光投注于核心技术领域。“我们将冷静地看待国际上的氢能热。”李京光表示,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将依托现有成熟技术,在氢能利用方式上开拓创新,把握新的市场机遇;同时还将苦练内功,在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持续发力,争取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在氢能的安全性、绿氢的价格上取得颠覆性进展,真正实现氢能的廉价、高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