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汽车的电动化必须建立在绿色能源的基础之上

10月11日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迈向中高级发展阶段,要从电动化的1.0时代进入以网联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

 

据陈清泰介绍,在我国,道路交通领域是第三大碳排放源,占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同时,其他高耗能产业大多已达到或接近碳排放的峰值,而汽车保有量仍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8年,我国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5.8亿吨,其中5.1亿吨来自于道路交通,占总增量的88%。他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仍然处于增长期,这就增大了减排的压力。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陈清泰表示,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7亿辆,千人保有量只有192辆。他认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我国汽车保有总量还有翻番的前景,如果新增保有量仍然是以燃油车为主,将造成巨大的灾难;如果新增部分都是零排放或超低排放的汽车,加上存量汽车更新时陆续转向电动化,道路交通排放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为此,我国汽车的电动化进程必须快于其他国家。

 

在陈清泰看来,汽车的电动化必须建立在绿色能源的基础之上。他指出,目前,我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而电动车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构成互补搭配,则要涉及能源体系与交通体系的对接,涉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基础设施的保障,还涉及标准法规的规范,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未雨绸缪,按照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规划部署、统筹协调。

 

陈清泰指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进程中,我国汽车产业凭借先发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这只是汽车革命的上半场,下半场将是基于高新技术的网联化、智能化、数字化,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其中芯片和操作系统作为数字化的基础,将是竞争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芯片设计企业快速成长,车用芯片设计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传统芯片供应链’卡脖子‘的情况下,国内车企也增强了选择国内企业研发设计芯片的意愿。”陈清泰介绍,目前,各个新能源车企都在自主或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积累,为创造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中国版”打下了基础。

 

陈清泰认为,我国是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最活跃、用户多样化要求最迫切的国家,也是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比较完整的国家,在基础软件涉及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语音识别等相关方面都不落后。他指出,如果把握好机遇,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具备开发出更加适合我国需要的自主可控的中国版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条件。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10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陈清泰表示,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将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70%以上面临重构。未来汽车将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变化:从动力系统的储能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到网联化、智能驾驶、智慧座舱涉及的芯片、计算平台、传感器、激光雷达、控制器、执行器硬件,再到车载控制系统、高清地图、网联通信、云控平台、AI算法、语音识别等部件和软件,都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陈清泰还指出,未来,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也在迅速发生变化,软件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有机构预判,在整车成本系统中软件将从成本的15%上升到60%。“目前新型零部件的技术壁垒尚未形成,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这就给我国的零部件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他表示,新型产业链所涉及的信息化、网联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状况良好的领域,要抓住时机,针对“卡脖子”的环节下大工夫,力争一项一项的突破,打牢我国汽车产业的新型零部件基础。

 

陈清泰强调,未来汽车所涉及的软、硬件系统,绝不是一个行业,更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全部覆盖的,跨界融合、企业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他指出,建立起稳定高效的供应链和产业生态,才能固本强基,“我们要以零部件强国支撑汽车强国,我们要改写技术空心化的历史,必须做持续的努力。”

2021-10-12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