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花落谁家?

自9月16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下称“《通知》”)以来,已有近20个城市群开启申报流程,可谓是热情高涨。目前距离申报的截止日期11月15日(实际为11月13日)已迫在眉睫,各城市群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又是否适合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氢促会为大家分析梳理热门申报城市群的产业发展情况与申报基础条件的对比。

目前看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分布特征明显,华北、华南和华东三大产业集群相对产业链较为完善,研发资源较为丰富,基础设施建设也走在前列,有望成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广示范先行区。

 

京津冀:资源禀赋互补,应用潜力巨大 

产业基础 评级:★★★★

作为京津冀的牵头城市,北京市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核心要素基本齐全,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北京具备高端技术资源和尖端人才资本的领先优势,且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善,已形成全产业链技术及推广应用体系。

以北京市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潜力较大,产业链资源禀赋互补,具备良好的协同发展基础。氢能供应方面,天津市立足石化产业资源优势,加快氢能制备和加氢设施建设。河北省积极培育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发展,具备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副产氢优势,能够实现氢能制备和利用的产业生态闭环;市场方面,依托冬奥会重大工程示范应用,将引领北京市及张家口、保定、雄安新区、天津港等津冀重点区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充分释放,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京津冀地区有多个大型氢气生产企业,氢能产能丰富。京津地区氢气主流出厂价3.5-4元/ m3;河北风、光资源充裕,拥有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优势,主流出厂价2.5-3.5元/ m3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运营200辆团体客车、5辆公交车和165辆物流车,投运加氢站2座;张家口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199辆,投运加氢站1座,在建3座。

政策保障 评级:★★★☆

拥有《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年)》、《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河北省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

优势企业 评级:★★★★★

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中船集团、航天科技、亿华通、京能集团、河钢、北汽福田、长城汽车、有研集团、天津大陆、中科富海、中智天工、北清智创、西门子、BP、康明斯、中集安瑞科、河北建投、中电丰业、新兴能源、普顿制氢、天海氢能等。

综合评级:★★★★

 

广东省:千亿产业布局,发展形势最优

产业基础 评级:★★★★☆

广东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先发地之一,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拥有佛、广、深三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创新核心区,建成六大氢能产业基地。广东省围绕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建设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平台,并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规划和路线图的研究。

作为广东省的牵头城市,佛山市氢能源产业涵盖了氢气制备、储运、应用三大方面,引进培育了一批行业内知名企业,氢能源产业链初步形成。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广东省氢气资源可开发潜力达98亿m3,且全省布局均匀,其中东莞和广州市占比均超过10%,保障了对加氢站的供应。当前广东地区氢气主流出厂价3.5-4元/ m3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佛山市是国内拥有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城市,已建成加氢站8座,14座加氢站项目在建,初步在示范区和示范线上形成加氢网络。广州市黄埔区大力推进加氢站建设,目前已建成加氢站2座,在建加氢站5座;深圳市建成加氢站1座,中山市、云浮市分别建成2座。

佛山市规划到2020年底推广应用1000辆氢能源公交车,省内各家车企也已规划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整车产量达7万辆,一个新兴的千亿元级产业将在广东率先开跑。

政策保障 评级:★★★★☆

广东省通过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对氢能源及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投入数亿元科研财政资金,带动地市及社会资本数十亿元的投入。此外,在氢气消费使用、加氢站建设、线路运营监控等方面,广东省也建立了补贴机制,多个地市也在氢能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创新人才引入等方面有配套支持。另有《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佛山市燃料电池汽车市级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

优势企业 评级:★★★★

中石化、东莞巨正源、茂名东华、国鸿氢能、飞驰客车、东风旅行、佛山燃气、佛山泰罗斯、爱德曼、淳华氢能、鸿基创能、深圳凯豪达、埃森新能源、广东联悦、华润集团、中车四方、利元亨、氢蓝时代、氢时代、广东泰罗斯、国能联盛等。

综合评级:★★★★☆

 

江苏省:聚焦技术创新,氢能副产优势

产业基础 评级:★★★★☆

江苏省聚焦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应用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相继建成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组织和机构。苏州、南通、盐城等地率先推动产业发展,开展示范应用,区位布局初步形成。

苏州市拥有常熟国家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9年以来,基地大力发展氢燃料汽车产业,打造长三角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新高地,已成功引进重塑科技、上汽捷氢等近30个核心氢能相关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30亿元。

近年来,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保税区、经开区、冶金工业园、高新区等各类载体集聚了主要的涉氢企业,配套服务、优惠政策等产业要素较为完备,有力支撑了氢能产业的发展。

江苏如皋从2010年即着手布局氢能产业,现已成为全国涉足氢能产业最早、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链建设最全的地区之一。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全国首个也是唯一“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落户如皋。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江苏省张家港市拥有沙钢、东华能源、华昌化工等优质副产氢资源,每年能生产氢气近30万吨,当前江苏氢气主流出厂价2.7-3 元/ m3左右,资源供应较为充裕。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2019年全省已建成加氢站5座,约2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投入试运行。到2020年,苏州计划建成加氢站近10座,推进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示范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力争达到800辆。

政策保障 评级:★★★★

拥有《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

优势企业 评级:★★★★

中车氢能、东华能源、华昌化工、丰田汽车、国富氢能、江苏清能、江苏重塑、苏州竞立、南京金龙、苏州金龙、苏州弗尔赛、江苏铧德、南通百应、沙钢、擎动科技等。

综合评级:★★★★☆

 

上海市:氢气走廊核心,国际市场集聚

产业基础 评级:★★★★★

上海专注于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制造的企业数量超过30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资源在上海汇聚的态势逐渐形成。《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中指出,以上海为龙头的产业先行城市打造成氢走廊的核心点,率先启动建设4条氢高速示范线路。未来上海将重点建设嘉定、青浦、金山、临港新片区、浦东、宝山6个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带,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推动提升自主能力。

上海市嘉定区已初步形成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资源聚集,具备了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平台、燃料电池汽车及示范运营等较完整的产业配套要素,持续吸引众多国内外整车企业和产业链优势企业落户。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当前上海市氢气主流出厂价3-3.5 元/ m3左右。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目前上海已经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484辆,建成加氢站8座。

政策保障 评级:★★★★

《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等政策保障措施。

优势企业 评级:★★★★★

中石化、上汽集团、汽车城集团、上燃动力、液化空气、上海捷氢、上海新源、林德公司、电驱动、重塑科技、舜华新能源、BP、Air Products、环球车享、上海治臻、上海爱德曼等。

综合评级:★★★★★

 

山东省:资源得天独厚,规模优势突显

产业基础 评级:★★★

山东省氢能产业基本覆盖氢气制取、储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产业领域,且具有明显的氢能资源优势。借助两大氢能高地的示范作用,带动鲁氢经济带其他城市的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潍坊、淄博市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市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产业链重点企业(研究机构)达50余家。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山东氢气来源广泛,氯碱、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化石燃料制氢规模较大。全省年产氢气260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大部分为工业副产氢,品质较好、价格低,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同时,山东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四、在运在建核电装机570万千瓦,具备新能源制氢的良好条件。当前山东氢气主流出厂价2.5-4元/ m3左右。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目前,山东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其中5座日加氢量在500公斤及以上。在济南、潍坊、济宁、德州、聊城等市开展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行,已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6条。目前,全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超过200辆。

政策保障 评级:★★★★

《山东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等政策保障措施。

优势企业 评级:★★★★

兖矿集团、东岳集团、潍柴集团、水发集团、滨化集团、山东高速、中通客车、中车四方、赛克赛斯等。

综合评级:★★★★

 

浙江省:积极推广试点,建设“一体化”生态

产业基础 评级:★★★★☆

浙江省在2019年出台了《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抢抓机遇,依托浙江长三角氢能产业技术联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和落地转化,形成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集群。在省内各市设立示范试点,其中包括嘉兴公交应用示范试点、宁波港口物流应用示范试点、杭州亚运会通勤专线应用示范试点、舟山海洋应用示范试点。

作为浙江省的牵头城市,嘉兴市注重培育拥有技术专利、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创新型优势企业,引导氢能产业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加大氢能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及核心零部件、氢气制造及储存设备的研发生产,围绕氢能源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嘉兴还是省内氢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仅嘉兴港区化工园区涉氢投产企业就有11家,年产氢气量可达10亿立方米(含在建和规划项目),副产氢气资源丰富。宁波依托发达的石化产业,大量副产氢能为化工企业提供氢源。当前浙江氢气主流出厂价3-3.5元/ m3左右。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嘉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上线,成为浙江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目前已有5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交付运行。浙江省到2022年争取实现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以上。在现有加油(气)站以及规划建设的综合供能服务站内布局建设加氢站,力争建成加氢站30座以上,试点区域氢气供应网络初步建成。

政策保障 评级:★★★

《浙江省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嘉善县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实施方案(2019-2022年)》《嘉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优势企业 评级:★★★★

国家电投、嘉善爱德曼、Air Products、巨化集团、美锦能源、宁波信远、德燃动力、Element1、嘉化能源、汉丞氢能源等。

综合评级:★★★★

 

川渝:打造双城经济圈氢走廊,示范规模西部第一

产业基础 评级:★★★★

当前,川渝携手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以成都—内江—重庆为发展轴,发挥成都氢能产业发展核心作用,带动内江、资阳、自贡、乐山等沿线城市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同时,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与重庆深化互补合作,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目前成渝地区已有从事氢能产业的企业及科研院所近200家,氢能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链条基本打通。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川渝地区氢气来源多样,尤其是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水电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制氢等方面都有庞大的氢源基础。当前川渝地区氢气主流出厂价2.8-3元/ m3左右。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四川已开展了一系列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工作,截至2020年8月,四川已累计投入220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西部第一。重庆市规划到2022年,建成加氢站10座,探索推进公交车、物流车、港区集卡车等示范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达到800辆。

政策保障 评级:★★★☆

《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成都市支持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若干政策》、《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优势企业 评级:★★★☆

东方电气、天一科技、长安汽车、庆铃汽车、雅砻江水电、大渡河水电、上汽红岩、雪人股份、德燃动力等。

综合评级:★★★★

 

湖北省:立足产业根基,领先氢能发展

产业基础 评级:★★★★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牵头城市是国内氢能发展领先的城市之一,上世纪70年代,武汉大学团队就开展了燃料电池研究,此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能源企业,形成制、储、运氢的示范化应用,并着力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湖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运输发达,且坐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大坝,虽然煤气资源短缺,但水电资源十分丰富,为制氢提供了丰富的电力。武汉资环院参投企业中极氢能在云梦、潜江两地投建工业副产氢高纯氢工厂,合计产能8800万m3/年,可满足约450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加氢需求,是未来3-5年湖北省内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的主要气源。当前湖北地区氢气主流出厂价2.5-3元/ m3左右。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武汉市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示范线路已安全运营近半年,同时也有少量燃料电池物流车在运营。截至目前,武汉已建成3座加氢站,并计划未来三年内再建21座。除武汉市外,湖北省十堰市也已建成1座加氢站-东风特汽加氢站。

政策保障 评级:★★★★

《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武汉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加氢站审批及管理办法》等政策。

优势企业 评级:★★★★

中船集团、三峡集团、众宇动力、雄韬氢雄、资环工研院、武汉理工新能源、东风汽车、喜马拉雅光电、氢阳能源、武汉泰歌等

综合评级:★★★★

 

安徽省:科研有实力,企业有积累

产业基础 评级:★★★

安徽省汽车产业、装备工业、钢铁和煤化工产业发达,这些产业与氢能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存在通过发展氢能实现产业升级、延展、协同和创新的需求和空间。目前省内合肥、铜陵、淮北、六安等城市都在积极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合肥作为全国科创之都和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具有一定基础。科研方面,中科大、合工大、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在商用氢能源方向进行了大量科研探索。本地企业也有一定产业积累,江淮、安凯等本地整车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有一定技术和产品。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安徽省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制氢,绿氢较少,当前安徽省氢气主流出厂价3-3.5 元/ m3左右。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目前安徽仅在六安建成一座加氢站,有两辆安凯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运营。

政策保障 评级:评级:★★★

《安徽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六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铜陵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

优势企业 评级:★★★

明天氢能、江淮汽车、安凯汽车、阳光电源、晨马氢能等。

综合评级:★★★

 

吉林省:风光能源充裕,应用潜力可观

产业基础 评级:★★★

吉林省对氢能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当前已根据全省“一主、六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率先在资源禀赋较好的白城市进行氢能产业发展。已计划将风电制氢项目列入省“十四五”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支持天然气管道掺氢项目研究及建设工作。

白城拥有大型风光发电制氢资源优势。长春是目前中国生产车型最全、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松原以生物质制氢技术见长。延边率先实现在中国最北、温度最低地区氢燃料客车的示范运行。长春、松原、白城、延边等城市联合申报有助于在中国北方形成完善的产业应用示范及验证氢燃料电池汽车低温严寒的适应性、可靠性。也有利于验证风光制氢的规模化和经济型,为未来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奠定坚实基础。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白城现有闲置发电能力41亿千瓦时,占总发电能力的20.5%,氢能协同新能源电力将为未来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找到出口。长白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位于大安市两家子化工园区,总投资25亿元,年生产氢气1万吨。项目投产后,可满足吉林省全省氢能公交车的用氢需求。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长春-白城氢能走廊建设则计划在长白高速公路上,与现有服务区内的加油站相结合,建设加氢站;开通长春-白城的氢能大巴车专线,逐步置换现有的燃油大巴车;长春、白城的公交车逐步更新为氢能公交车,相应落实加氢站建设和氢能汽车购置补贴政策。

政策保障 评级:评级:★★☆

《吉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白城市新能源与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

优势企业 评级:★★★

长春一汽、吉电股份、白城能投、北车集团、延边国泰等。

综合评级:★★★

 

内蒙古自治区:取长补短,蓄势待发

产业基础 评级:★★★

内蒙古氢能资源丰富,氢能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潜能。其中鄂尔多斯具有发展氢能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潜力,未来将重点布局燃料电池重卡全产业链,打造氢能重卡制造基地,促进氢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而内蒙古在氢能产业的发展上也存在短板,即制造能力及下游氢能应用环节相对薄弱。

内蒙古于11月10日宣布将以鄂尔多斯市牵头,联合上海市嘉定区以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申报示范城市群,发挥上海地区先进产业链与内蒙古自身氢能经济性和应用场景的优势互补,引进氢能产业龙头企业落地发展,这将进一步推动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氢能供给及经济性 评级:★★★

内蒙古在氢气制备方面具有的先天优势。在国家鼓励并大力推进能源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内蒙古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氢能产业自然是一种实现当地能源转型的有效路径,计划在2025年初步建成面向京津地区的绿氢供应基地,使氢能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情况 评级:★★☆

当前内蒙古已运营加氢站1座,在建8座。其中,呼和浩特计划到2023年,建成加氢站5座以上,加氢能力超过3000kg/日,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达到150辆以上。到2025年,全市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达到500辆以上。

政策保障 评级:评级:★★★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

优势企业 评级:★★★

鸿达兴业、上海重塑、上海捷氢、海易通银隆、中国化学赛鼎工程、美锦能源等。

综合评级:★★★

 

距离申报截止仅剩一周不到,预计第一批示范城市群的入围名额有限,或将采取“5+1”的形式。根据“成熟一批,示范一批”的规划,国家还将持续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

2020-11-13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