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换电模式能否走上“快车道”

行业面临标准不统一、电池投入资金大、盈利难等“拦路虎”

 

□ 中  赫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日前宣布,车电分离的创新业务模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一辆BaaS(英文Batteryasa Service,即买车租电池)模式的车辆也已经完成了保险、贷款、上牌等流程验证。

“目前还在进行提供BaaS模式服务的最后准备工作,三季度将正式发布实施方案。”据李斌介绍,选择BaaS模式购买蔚来全系车型,车辆售价将减少7万元,而服务费的多少则与所选的电池包容量相关。例如,选择70kWh的电池包,每月服务费便是980元(非服务无忧用户另须支付每月80元电池保障费用)。

因此,在BaaS模式下,蔚来全系车型的购车成本将下探,蔚来ES8、ES6和EC6补贴后的起步价分别降至38万元、27.36万元及28万元。“车并没有降价,但我们给了更好的购置成本和用车成本的平衡方案。”李斌进一步指出。

此举让电动汽车换电业务再次备受关注。然而,换电模式能否走上“快车道”,还面临行业标准不统一、电池投入资金大、盈利难等“拦路虎”。

多家企业切入换电模式

据悉,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主要分为快充和慢充两种,但即使在快充下充满85%的电量也需要40分钟~1小时。而换电模式,则是直接更换汽车电池,大大缩短充电时间,短至3分钟,非常像过去的手机可换电池。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未来私家车的主流应该还是在家里充电,利用夜间低谷电充电,让私人充电桩变成储能系统,对冲电力系统成本,提高系统效率,但这种私人充电桩模式进入千家万户还需要一段时间发展。在这种前提下,公共充电桩以及换电模式都有其存在必要性,他们都是一种路径,有其适用场景和范围。但换电站并不是新技术,技术也很简单。”

换电模式确实不是个新奇概念,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国外企业试水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国内换电模式“先行者”被认为是蔚来汽车和北汽新能源。

截至今年4月,北汽新能源已在全国建成换电站200余座,覆盖北京、厦门等15个城市;截至8月20日,蔚来汽车已在60多个城市部署了143座换电站,实现超过80万次换电服务。现在每天都有几千次换电服务。

事实上,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换电业务赛道正涌入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企业层面,不仅蔚来汽车、北汽新能源等换电模式产业“先行者”在持续加码,宁德时代、长安新能源、硅谷天堂等多方势力也都积极参与其中。

安全、标准等多个瓶颈待解

然而,换电模式也面临行业标准不统一、投入资金大、盈利难等问题。

电动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分析称,北汽和蔚来分别代表换电模式的两种典型车企类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电池规格统一。北汽是做出租车、共享汽车的ToB企业,换电车电池规格统一,可以通用换电;蔚来这样的ToC车企,目前是闭环链,只换蔚来汽车电池。

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蓝谷相关人士也证实:“公司换电业务主要用于公司出租车、网约车,还有部分私家车,但换电业务车辆必须是北汽的。现在各大车企品牌的底盘和电池包规格都不一样,这对换电形成局限,除非保证电池包的标准化,底盘用一样规格。”

对于未来公司是否会推动其他新能源汽车的换电业务,他表示:“一个要看市场,一个要看标准统一,这都需要时间验证。”

电池标准不统一也带来电池投入资金大的问题。“每个车企电池箱规格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如果要做通用换电站,不仅建设成本很高,而且要准备多种规格电池,再加上换电模式一般一辆车要配两套电池,这都导致电池投入成本很高。”张翔表示,“目前为止,无一换电企业盈利。”

林伯强也认为,换电业务前期投入很大,换电企业如何实现盈利,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解决不了那也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