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构建智能汽车产业新生态

□ 张小宝 吴 昊

 

“汽车革命并不是在孤立进行,与其并行的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8月22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GIV2020)”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电动汽车颠覆了燃油车,它将与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对接,从而造福社会,再次改变世界。

据陈清泰介绍,我国2010年在全球率先启动了储能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随后几年的实践和发展证明,储能电池的电动汽车技术路线是可行的,并得到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的认可。他表示,2016年,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标志性汽车公司纷纷向汽车的电动化转型,一些国家宣布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从此引发了汽车产业100多年来最为深刻的一场变革。

“今天,政府和企业所关注的电池、续航里程、充电桩等只是整个过程的序幕。”陈清泰强调,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必须双线作战:一条战线是电池、电机、电控和充电基础设施;另一条战线是网联化、智能化,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电动化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接下来应该把网联化、智能化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陈清泰表示,在未来,智能网联的电动汽车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引领性的核心产品,它有极强的能力广泛吸纳新能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电子电力、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势能,成为众多产业融合创新的大平台。

陈清泰指出,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和研发。“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他表示,此前,中国汽车产业对零部件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不足,使我国汽车行业饱尝了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的苦果,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已经稳居全球之首,但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仍存在诸多弱点和痛点。

在陈清泰看来,从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到最终的无人驾驶,都很大程度上改变、也扩展了零部件链条,使汽车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变化。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到自动驾驶所涉及的芯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到高精地图、网联通信、云控平台、AI算法等软件,都已成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清泰认为,目前,智能化零部件的技术壁垒尚未形成,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给新的进入者提供了众多的机会,也为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他说,“新型产业链涉及的信息化、网联化、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状况较好的领域,相关产业和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打牢我国新型零部件的基础,用高质量智能化零部件和软件,支撑智能化汽车产业的发展。”

“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成败的关键。”陈清泰表示,汽车的“属性”和“定义”已经改变,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已远远超出传统燃油车产业链所覆盖的范围,汽车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扩展为电器电子产品;由一个移动机械,扩展为“超级移动智能终端”和由软件定义的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大数据、系统软件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

我国在通信技术、5G、互联网、北斗卫星定位、网络规模、大数据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还有实力强大的电力电网公司、电子信息公司、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公司,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领域,有为数众多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但汽车行业和企业对此却相对陌生,跨界协同创新潜力巨大。陈清泰表示,“汽车企业应该把合作的手伸出去,互联网、IT、AI企业要把手插进来。双方携手重构汽车产业链,共同构建智能汽车的产业生态。”

来源:中国改革报

2020-08-25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