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让光伏先进技术红利惠及贫困群众

按照每个贫困户对应30千瓦测算,青海省光伏扶贫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已达7.64万户,32万人口

□ 本报记者 吴 昊

 苍茫的原野上,无垠的碧空下,连片的光伏板汇成一片蓝色的海洋,与浩瀚的蓝天交相辉映,在广袤的青海高原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

 这是记者7月13日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光伏园区100MW扶贫项目基地参观时看到的景象。据了解,该项目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集中式扶贫光伏项目。该工程于4月17日开工,6月26日竣工,6月30日正式并网投产运营。该项目是在国家“十三五”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指标下达前,由青海省发改委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安排的普通光伏指标,是青海省创新光伏扶贫模式的有益探索。去年,国新融智基金和青海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青海济贫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自组建以来,重点围绕青海省100MW地面集中式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展开工作,目前各项业务都在正常有序推进。

 领跑标准做扶贫

 据记者了解,该扶贫项目的100MW光伏组件全部为隆基乐叶提供的305W单晶PERC组件,转换效率在18.5%以上,各项指标均满足第三批领跑者标准。记者在该项目控制中心看到的数据显示,当日最大直流输入功率达到84.55MW。

 这一项目也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青海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青海省的光伏扶贫严格进行项目质量监管,对高效组件认可度高。青海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宏成认为,光伏扶贫要建好机制、确保收益,要把好价格和质量的关口,使项目最大限度的符合扶贫的要求。

 隆基乐叶副总裁唐旭辉告诉记者,青海省的扶贫理念与隆基十分契合,即扶贫项目要做到高质量、高回报率。他表示,根据前期的调研,当前光伏扶贫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效率都低于17%,保证收益都不容易,做扶贫就会更加困难。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通过两次分配,每年约2500万元的分配资金可用于扶贫,投入与分配的收益率可达44.64%。

 对于首次分配,根据“每户对应25千瓦~30千瓦”的要求,该项目优先带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3333户(按每户对应30千瓦计算),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持续带动20年,作为村级光伏电站的补充,重点向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及无(弱)劳动能力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直接拨付到所在县市扶贫部门,由县级扶贫部门按照确定的收益管理办法发放。

 对于二次分配,青海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根据省扶贫开发局的统一安排,统筹用于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唐旭辉表示,隆基乐叶未来会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用领跑者产品支持光伏扶贫,提升扶贫项目的可靠性和效益,让光伏先进技术的红利惠及贫困区域和群众。

 青海省后续的村级扶贫电站也全部确定高效扶贫方向,全力打造光伏扶贫标杆工程和贫困群众放心工程。

 光伏优势助减贫

 光伏扶贫是青海省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记者了解到,青海省精准识别贫困村162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截止到2017年9月,建档立卡贫困户113,11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6万,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东部浅脑干旱山区和青南高寒牧区,气候高寒干旱,生态脆弱。

 据介绍,青海省贫困人口分布上呈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主要致贫原因中,因病、因残、缺劳力、缺技能的占55.4%。这部分贫困人口需要长期稳定的资产收益予以扶贫。贫困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占贫困村总数的95%以上。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援青办主任魏伯平告诉记者,青海省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覆盖区域,也是深度贫困县地区,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省情特殊、任务艰巨。魏伯平表示,“从多年的扶贫实践看,产业难培育,培育难的问题依然是制约青海省产业扶贫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时,对于地处高原地带的青海,光照资源丰富,光伏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青海省日照6小时以上的天数在250天~325天,平均年日照可利用时间达1600小时,荒山荒坡、沙漠化区域面积大,实施光伏扶贫的条件十分有利。

 光伏扶贫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投入少、回报稳定、可持续。可维持25年甚至30年以上的稳定发电,持续产生收入。特别适宜扶持失能、弱能贫困户。因而尤其适合青海的扶贫现状。

 张宏成介绍,通过前期大量工作,2017年年底青海省申请到国家“十三五”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指标中47.16万千瓦,项目覆盖全省39个县,1622个贫困村,惠及68,068户贫困户。加上2015年15万千瓦的试点项目,2018年建成的10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省光伏扶贫总量目前已达到72万千瓦。按照每个贫困户对应30千瓦测算,青海省光伏扶贫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已达7.64万户,32万人口。

 惠及全省需破局

 事实上,由于发展产业难度大,对于青海省扶贫工作而言,光伏扶贫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张宏成表示,“青海省地理位置特殊,要么高寒要么干旱,光伏扶贫是青海省发展产业扶贫的比较优势。”

 魏伯平也告诉记者,“在青南地区,老百姓靠天吃饭,依靠的只有草场,没有其他产业可以支撑。青南地区每个县的人口约两万左右,不足以支撑起一些产业。而青海省有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发展光伏对青海省的扶贫意义重大。”

 魏伯平表示,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农牧产业基础薄弱,大多数农牧民从事传统种养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发展高效产业的路子窄、空间小。因此,发展光伏产业显得迫在眉睫。

 不过,青海省在推进光伏扶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魏伯平表示,在青海省,43%的贫困人口在非贫困村,但第一批光伏扶贫的指标涵盖的只是1622个贫困村,还有一半的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光伏扶贫的红利。

 当前,这部分非贫困村既无缘村级扶贫电站,也因为青海省的特殊省情原因,推动分布式电站项目也存在种种困难。此外,据介绍,位于青南地区土地广阔的果洛、玉树在2017年被国家设立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基本禁止开发,所以项目也无法进入。海南州却具备丰沛的光照和良好的消纳输出通道,如果通过“飞地模式”,跨区域扶贫,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光伏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对于产业欠缺而光照资源丰富的青海而言,其意义更加不言而喻,而解决该省光伏扶贫面临的困境,是使这项政策惠及全省尤其是非贫困村占近半数贫困户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