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7版
06版
08版

以“雄县模式”引领“无烟城”建设

中国石化在雄县推动的“地热供暖”为全国探索清洁供暖路径提供了成熟的“雄县模式”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石化已在雄安新区范围内签约供热面积738万平方米,建成供热能力602万平方米。(中国石化供图)

□ 本报记者 吴 昊

  地处雄安新区核心地区的河北雄县,凛冽的寒风渐次吹落树上一批批黄叶,大地萧索,而室内温暖如春。11月16日,在居民李福增的家里,老人指着室内温度计上“24.3℃”的数字高兴地对记者说,“家里哪哪都是热乎的,大冬天还能开着窗户透透气!”

  李福增告诉记者,家里采用地热供暖后,不光供暖费便宜了,而且空气明显变好,蓝天也更多了。

  随着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保供”成为能源企业的首要任务,而中国石化在雄县推动的“地热供暖”,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廉价而环保的暖冬,也为全国探索清洁供暖路径提供了成熟的“雄县模式”。

  9年布局“新区”地热

  除了在雄县县城布局,中国石化还将地热供暖、以热代煤延伸至农村。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15日,除雄县县城常规供暖外,中国石化又启动了6座换热站为11个自然村的5155户村民提供优质清洁的地热供暖服务。按一个采暖季每户用散煤2吨~3吨测算,年可替代标煤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余吨。

  在大营镇中营村村民孙淑娟的家里,干净而色彩鲜明的壁纸引起记者的注意。孙淑娟告诉记者,过去烧煤的时候,墙壁上总是沾满了煤灰,而去年改用地热供暖后,空气干净了,家里就贴上了新的壁纸。孙淑娟说,以前每个冬天,需要3吨以上的散煤,最多要花掉5000块钱,但现在,每平方米供暖费16块钱,一个冬天只需要1000多块钱。

  大营镇中营村村支书郭金山也介绍,去年改用地热以来,不仅污染少了,每家每户还至少节省了1000元。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就在雄县开发利用地热清洁可再生能源。2009年,中国石化新星公司与雄县人民政府签订地热开发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雄县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了“政企合作、统一开发、技术先进、环境保护、百姓受益”的“雄县模式”,成为全国首个“无烟城”。

  2016年10月,中国石化在雄县沙辛庄建设首个自然村地热代煤供暖改造试点项目,供暖效果良好,改造试点成功,引起河北省各级政府重视,明确在改造实施中加大地热代煤比例。2017年6月,中国石化承担了雄县大营镇10个自然村地热代煤供暖试点工程,当年建设当年供暖,由中国石化新星绿源公司具体实施。经过半年奋战,完成10个自然村的地热代煤改造工程。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石化已在雄安新区范围内签约供热面积738万平方米,建成供热能力602万平方米。建设地热站51座,地热井123口,敷设供热管网450公里。其中,雄县县城建成供暖能力461万平方米,实现了地热供热城区全覆盖。”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副总地质师兼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刘金侠对记者说。

  可持续的“雄县模式”

  根据河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实施保定廊坊禁煤区电代煤和气代煤的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禁煤区清洁供热率达到100%。地热代煤供暖具有更安全更清洁、可持续利用的优势,将在河北省禁煤区改造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与气代煤、电代煤相比,地热代煤具有使用成本相对经济、终端安全风险较低等优势。

  记者获悉,经过数年努力,中国石化与雄县政府成功打造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县模式”,采取“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真正做到取热之后100%回灌地下水,实现地热能可持续利用的同时,确保地下环境的平衡与安全。下一步将按照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通过“地热+”多种清洁能源,助力雄安新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打造全球地热利用样板。

  “‘雄县模式’的内涵在于科学、高效、清洁、可持续。”刘金侠告诉记者,“取热不取水”的方式体现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中国石化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不仅成功打造了冬季供暖“无烟城”,而且有效实施了农村地热代煤项目,充分证明地热资源作为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够对大气污染防治发挥积极作用,环境和社会效益尤其明显。

  作为中国石化以“地热+”为主营业务的绿色清洁能源专业公司,新星公司自2006年开始开发利用地热能源,目前业务已辐射全国16个省区市,供暖能力达5000万平方米,占全国中深层地热供暖的40%,年可替代标煤达1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达370万吨。为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山西省太原,山东省淄博、德州、菏泽,河南省开封、濮阳等“2+26”通道城市提供清洁能源服务。

  20座“无烟城”蓄势待发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折合标煤95亿吨,每年可采量折合标煤7亿吨,但目前资源探明率和利用程度较低。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2.6亿吨标准煤,地热能利用仅占能源消耗总量的0.5%左右,大力开发地热能,替代传统能源消耗的空间十分巨大。

  今年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政策将更大力度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将达到7210万吨标准煤,形成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体系。近年来,中国地热能勘探、开发及利用技术持续创新,地热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和“无烟城”的建设,将会更快的推进。

  记者了解到,中国石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地热领域,统筹内部上下游一体化力量,按照“地热+”思路,大力推进地热产业发展,走在了行业前列。以“雄县模式”为引领,积极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同时,积极响应政府散煤治理工程,参与自然村地热代煤取暖建设。

  刘金侠向记者介绍,接下来,中国石化将重点开发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区域,预计到2023年,在“2+26”通道城市打造20座地热供暖的“无烟城”。根据中国石化开发利用地热能的展望,到2023年,中国石化集团将依托整体优势,聚焦地热能利用,推进天然气、太阳能、余热利用等多种清洁能源集成高效开发,打造完整的“地热+”业务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