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加入氢能产业链“朋友圈”

今年9月16日,财政部、工信部等发布了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工作,全面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战略,抢抓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发展新机遇,成为引领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

9月2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产业园成立一周年暨献礼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系列活动在临港新片区举行,活动揭晓了由上海氢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燃料电池电堆——H2150F和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产线,并完成了临港新片区首座油氢合建站的奠基仪式,进一步深化了氢能产业链布局各环节战略协同效应。

据了解,临港新片区首座油氢合建站(项目名:"平霄路油氢合建站")由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建设,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建成,其加氢设备前期将会为临港T6线公交车及临港氢燃料物流车提供加氢服务,也将面向社会车辆提供服务。

中石油等加入临港氢能产业链“朋友圈”

氢能产业园时值成立一周年之际,还迎来了中国石油、中国中车等“新朋友”。其中,由中油股份、申能集团、临港城投共同投资的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氢产业园基础设备建设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建军在致辞中强调,平霄路油氢合建站项目必将成为临港绿色交通出行的名片,将引领临港氢能供应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集聚发展,助推临港氢城计划。

据申能集团副总裁宋雪枫介绍,上海中油申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方中油股份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在能源零售行业沉淀了非常丰厚的运营和安全管理经验。投资方临港城投的业务主要是城市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实业投资等。投资方申能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肩负保障上海能源安全和国资保值增值的使命,业务包括电力、燃气、金融、线缆、能源服务与贸易等。在国家鼓励发展氢能行业的大背景下,三方在"氢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这个点上擦出了火花,为履行央企、国企创新转型使命,紧跟能源行业变革趋势,成立了合资公司。

随着中国石油等央企巨头的加入,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氢能产业布局已经初见雏形。

截至发稿日,中石油、上海交大、临港集团、申能集团、临港城投、中车交通等已经在临港新片区注册了一批围绕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氢能企业,囊括了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等各个环节。

其中,申能集团提供了氢气的生产、运输和存储,为氢能利用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中车和临港交通在临港范围内提供广泛的应用场景;氢晨代表氢能利用的前沿技术与核心产品。这些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氢能的全产业链合作,是打通上下游,形成国内国际良性循环的合作示范效应,让氢能产业集群真实落地的典范。体现了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氢能行业中的示范推广作用,为以后上海市申报氢能利用示范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交临港启动产学研基金形成氢能创新合力

当日,上海交大-临港集团“通临智创”产学研基金正式启动,旨在共同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增加科研投入,促成成果转化,为国内燃料电池电堆开发提供更多自由可控的核心技术。

随后,申能集团和通临智创基金共同签署了入股上海氢晨投资协议。申能集团董事长黄迪南在讲话中提到,申能与氢晨的合作将是传统能源企业与氢能高科技企业合作共赢的标杆,申能将全心全力支持氢晨科技在燃料电池领域继续开拓创新,并与申能自身氢能产业发展产生良性互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助力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氢能产业高地及综合示范区。

据悉,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发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技术型公司,至今已成功开发3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电堆,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未来3-5年,公司致力于推动小功率电堆在无人机及叉车上的规模应用、大功率电堆在商用车上的批量应用,成为上海市燃料电池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为我国燃料电池产业进步提供技术支撑。

氢晨发布150kW电堆首条自动产线启动

作为临港新片区氢产业园的核心技术支持,上海交大孕育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上海氢晨在当天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新产品——H2150F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这是在以商用车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当前阶段,针对18吨以上中型及重型卡车等应用场景进行开发的车规级量产型燃料电池电堆,其峰值功率达到150kW的行业领先水平。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培云详细介绍了H2150F的三大优势:高性能、高一致性、高集成度。目前该电堆已完成了5000小时以上的NEDC工况实测,并100%完成了OTS的实验验证和整车厂PPAP认证,此款产品的开发过程严格遵守车规级产品设计标准和开发流程。

活动当天,氢晨首条自动产线正式启动,燃料电池全自动化电堆装配系统、100kW以上大功率电堆测试系统和零部件自动化检测系统等核心设备投入使用,这标志着H2150F电堆进入到SOP量产阶段。

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起步就是冲刺”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晓华看来,临港新片区既是海港、空港,又是自由港,在地理位置和政策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上海交大、临港集团、申能集团、中国石油的强强联合,新片区的氢能产业“起步就是冲刺”,迅速突破了一批原创技术、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正在成为全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制造与运营高地。

吴晓华副主任还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车是临港新片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培育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尤其是氢燃料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着力布局的发展方向。

临港集团总裁吕鸣在活动致辞中感谢了上海交大和申能集团对临港的信任与支持。在氢产业园成立后的一年中,交大与临港持续合作推进聚焦氢燃料电池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的三家企业,以金属双极板为特色的治臻新能源装备、以膜电极为核心的唐锋能源和以电堆为主导的氢晨新能源,这三家公司把绿色理念和高端技术融入到产品的设计研发,实现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的同步输出,凭借科技硬核,广受资本市场追捧,三家公司正朝着上市目标冲刺。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现场透露说,目前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已经超过了35万辆,保持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地位。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推广1484辆,建成加氢站八座,属于全国领先地位。

资料显示,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布局完整,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加快推向市场。大功率电堆、模当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业化能力稳步提升,已形成了临港、嘉定、奉贤、金山等氢产业发展的聚集区。按照按照国家开展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工作部署,上海将积极申报并有信心成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城市,预计将于今年年内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张建明介绍说,上海规划到2023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创新高地,科技企业聚集高地,商业场景的运用高地。一是实现“百站千亿万辆”的总体目标,规划加氢站100座,并建成30作投入运营。形成产值规模一千亿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突破一万辆的目标,加氢站一百座,并建30座投入运营,形成产值规模一千亿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车辆。(中国经济周刊)

2020-09-29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