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7版
06版
08版

倡导“三化”论 做好绿色电力大文章

□ 王仲颖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明确了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只有在发展中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当下,经济建设仍然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经济要发展就需要能源。展望2050年,中国一次能源还要消费多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6.4亿吨标准煤,在此基础上,参考OECD国家的工业化之路,考虑技术进步,到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或将达到65亿吨标准煤~75亿吨标准煤。

2050年,我国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人均GDP要达到OECD目前的发展水平,相当于OECD现在的平均水平——人均4万美元。基于此,2050年的能源结构为“三分天下”,即1/3的煤炭、1/3的油气、1/3的非化石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加核电占1/3,这显然是相当优化的结构。2050年中国的能源结构如果能达到“三分天下”的话,能源消费总量就相当于达到65亿吨标准煤~75亿吨标准煤。

65亿吨标准煤,意味着创新能力再强、节能水平再高,也得排放1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205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几乎都得给中国,现实吗?这显然行不通。问题在哪儿呢?关键是,当前我国能源领域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

改革初期,能源领域主要矛盾是能源总量供给不足;而现在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是能源的高碳结构,总量供给不足已经转化为次要矛盾。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着障碍,弃风、弃光等很多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发展,这正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我们有各种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问题,包括未来的储能技术的商业化。所以,总量供给已不是问题,我们可以用绿色能源来替代煤炭。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个生态能源体系,解决高碳能源结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支撑我们生态文明社会。绿色、安全、经济是生态能源体系的显著特点,这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切入点。首先是绿色,绿色代表生态损失小、环境污染少、资源效率高、二氧化碳排放低;其次是安全,安全代表可应对极限的施压、可控资源有保障、平均价格可接受、产供储销有弹性;再次还要具备经济性,经济代表企业居民可承受、全社会投入产出效益高,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来配比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如何找到解决的路径呢?原来仿着OECD的需要65亿吨标准煤~75亿吨标准煤的路径是走不通的,我们需要走一条新路:要做能源结构大文章就是要做好绿色电力的大文章,如此我们就可以38亿吨标准煤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做好绿色电力的大文章,首先要解决供什么电的问题,如果依然是煤电、气电,经济发展将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电动汽车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建立制造业强国,电动汽车是突破的一个路径。所以,不能因为传统高碳能源结构去否定未来先进的制造业,发展现代制造业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能源结构。笔者认为,中央提出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然包括能源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正所谓要做电力绿色化的大文章。

其次,根据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应倡导和推动“三化”论,这是中国的低碳发展路径:一是要“终端电气化”,就是能源的电气化推动电能替代,实现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二是要“行业智能(数字)化”,包括我们的生产、生活,行行业业智能化,例如智能化建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等,智能(数字)化平台是前提,可靠电力系统是保障;三是“电力绿色化”,电力绿色化是建立生态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再次需要强调的是,要实现“三化”,就要在能源领域实施三大革命行动:以交通领域为代表的应用端清洁能源的革命,必将引发一场能源消费革命;以绿色发展为内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引发一场能源生产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只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辅助措施,还需要一场深化的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跨越式发展。

美国专家写的《能源和交通的清洁革命》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今天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必将成为昨天的‘胶片、唱片、纸张’”,未来,能源领域里的三大革命行动必须达到如此的效果才是革命成功。(作者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持工作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