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煤则煤”兜底冬季清洁取暖重在执行

5月8日,山东省召开“推进清洁取暖工作专题会”,会议指出,要在坚持“以能定改”基础上创新取暖方式,可将“清洁煤+高效环保炉具”纳入到节能减排、消减环境容量等工作中,在非通道城市推广使用。

近日,从兖煤蓝天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公司)传来消息,下属洁净煤厂和环保炉具厂已开始组织生产。作为兖矿集团“蓝天工程”实施主体,山东省最大的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产品生产基地,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范围,确保示范区更多群众温暖过冬。

能源革命的终极目标是建成“高效、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但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煤炭仍是主体能源。业内专家认为,以指标排放论英雄,实现高效清洁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洁能源,无视国情的一刀切、去煤化不现实,宜煤则煤,发挥煤炭高效清理利用在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中的兜底性、过渡性作用,重在对政策执行落实到位。

数字背后是刚性需求

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约46.4亿吨,煤炭消费约27.37亿吨,民用散煤消费量约2.36亿吨。就山东省而言,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消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消费总量将控制在3.68亿吨以内。而在民用取暖领域,山东省清洁取暖替代比重不断提高,“煤改电、煤改气”(双改)用户连年递增。2019年,山东省将计划新增农村“双改”88.59万户,持续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

然而,北方省份普遍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清洁取暖覆盖不均匀、政府企业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在广袤的农村,一些地区“双改”还不能涉及到,传统以煤取暖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加上居民受经济承受能力限制,政府面对更多的是清洁取暖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煤炭消耗量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发展空间大。资料显示,2018年仅居民取暖用煤就达到1400多万吨,专家测算,2019年仍会有800多万吨洁净型煤需求量,北方各省同样不会有大的缩减。3月份,山东省能源局印发《2019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就清洁供暖领域指出,对暂不具备“双改”清洁取暖条件的地区,实施散煤清洁化治理,力争推广洁净型煤350万吨。“手心”生态优先,坚决控制煤炭消费;“手背”任重路远,确保群众清洁取暖过冬,数字背后的刚性需求,仍然令人担忧。

政策明朗推进产业发展

农村散煤取暖在七大环境污染源中排名第一,做好清洁取暖工作,重点难点在农村,未来国家将会重点治理。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山东省早在《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中就明确指出,清洁型煤作为过渡替代散煤取暖方式,可在“双改”等清洁能源暂时难以推广使用的边远山区和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推广利用,确保居民温暖过冬。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政府企业“双改”压力。

近年来,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兖矿作为省属特大型企业,术业有专攻,引进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研发团队,突破煤炭清洁利用“七项关键技术”,形成居民生活清洁供暖、小区域集中供热、工业锅炉节能超低排放“三套应用方案”。特别是在民用清洁取暖领域,在山东邹城和河北承德建设了两个示范区,煤炉匹配的“民用燃煤清洁取暖关键技术”以良好的经济、环保、安全、便捷优势,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今年3月27日,该技术通过生态环境部科技发展中心技术评估,建议广泛推广。

而在煤炭洁净产品升级以及高效低氮工业煤粉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煤泥干燥等项目开发建设方面,该公司已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和环保指标,为工业领域煤炭清洁利用提供了宝贵借鉴经验。

时间倒逼兜底性重在执行

前不久,中央生态环境督导组对部分省市存在清洁供暖形式主义问题进行痛批,发映出国家对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和狠抓落实的态度。既要完成清洁供暖任务,又要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任何清洁供暖方案都不可能以偏概全。

2019年已过近半,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观望还是行动,时间不等人。

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发挥煤炭清洁取暖兜底性、过渡性作用,需研判形势,抓好执行落实,不搞一刀切,不急功近利,山东省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通过划定区域、强化保障、合理调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力举措,实现“双改”等清洁能源保质保量、落地见效;一方面坚持“零容忍”,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行业监管,严禁劣质散煤和炉具进入市场,防止落后、淘汰产能“死灰复燃”,因地制宜推广“清洁煤+高效环保炉具”清洁取暖方式。

目前,山东省各地市相继公布清洁取暖改造目标任务。蓝天公司在全力组织生产的同时,将扩大“清洁煤+高效环保炉具”示范推广范围,保障更多群众温暖过冬。蓝天公司总经理孟磊表示:“以煤为基,促进多能互补多元化发展,我们将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广泛联合生物质、太阳能、地热能、水源热泵等清洁能源产业领域,为推进散煤治理、建设美丽山东做出更多贡献。”(来源:中国煤炭网)

2019-06-12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