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报目录

05版
08版
07版
06版

中利集团—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杰: “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实现新业态融合发展

 

近年来,光伏的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其中,光伏与农业结合的“农光一体”模式既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地区的项目选址问题,实现了一地多用,同时也有助于光伏扶贫的推进,成为众多“光伏+”中最为成熟的路径之一,而中利集团的“家庭光伏农场”则是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案例。

“光伏应用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地面和屋顶,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如光伏+农业、光伏+牧业、光伏+渔业等,而中利集团通过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多种新业态的互补。”中利集团—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杰表示。

中利集团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旗下光伏业务有腾晖光伏与腾晖电力两家子公司。到目前为止,腾晖电力累计开发建设光伏电站已达6GW以上,是创新推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和“贫困村光伏农场”的行业领跑企业。

据陈杰介绍,第一代“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突破了传统的农业光伏仅能用于喜阴作物和简单养殖业,成功实现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在光伏板下的机械化耕种,填补了全球行业空白;第二代“贫困村光伏农场”扶贫项目则是在“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基础上,按照分布式、标准化、品牌化、可复制的产业扶贫要求,以村为单位,每个贫困村建设一个占地15亩、装机容量500KW的光伏农场,创新实现了“光伏+农业+就业”的20年稳定叠加收益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可复制重点推广模式。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中利集团发现,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户不具备在房顶上安装光伏电站的条件,但农民宅基地的场地却很大,且大部分农民利用宅院地种植农作物。为此,中利集团针对不具备在房顶上安装光伏的贫困家庭,推出利用农民宅院地搭建的第三代“家庭阳光农场”,中利为农民户主承担20年运维和银行贷款还本、付息风险,基本上每户安装8000W。

陈杰表示,在“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推进过程中,中利集团实现了诸多技术创新,比如创新光伏农业机械化,将光伏组件架设高度抬高到4米以上,光伏支架桩距跨度拓宽到10米,既满足农业机械化耕种,又满足农业光照条件,确保实现“智能光伏+特色农业”的叠加收益。

同时,该公司还实施特色农业,创新“光伏+无土栽培”技术。利用光伏支架架设塑料薄膜顶棚,大幅降低传统农业大棚的土地面积和大棚成本,采用营养液体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各类无公害蔬菜,亩产可达到5000元以上净利润,等同光伏发电的亩产收益。陈杰告诉记者,该创新项目,可在盐碱地、沙漠地区帮助建设村级“光伏农场”,不需要土地改良成本,提高扶贫收益。